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是1993年长春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集团)公司许可的一张股权证书。它可以用来说明当时长春
A.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革B.对外开放取得重大成果
C.国有企业已实现政企分开D.逐渐迈向市场经济体制
2 . 1978年至1984年,我国粮食、棉花、油料的总产量分别增长33.6%、188.8%、128.2%;农业总产值增长118%;农民人均年实际收入增长15. 1%,是改革开放40年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B.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D.土地所有制性质变动
3 . 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中关村已经陆续有40多家民营科技公司,这些企业的老板大都是国企的科研人员。国家允许此类企业发展旨在
A.鼓励企业技术创新B.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4 . 有学者认为:“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企业不过是主管部门的附属物,是只能依靠上级拨动的算盘珠。企业日常经营的复杂性与行政管理能力有限性的矛盾,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而日趋突出,生产与需要的脱节日益严重。”以下与解决这对矛盾相关的是
A.“改社建乡、政社分开”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包产到户、包干到户”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2021-03-0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2021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下面是1978-2012年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化图。据此可知,这时期我国
A.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B.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
C.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强化D.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
6 . 1984年下半年,我国物价大幅度上涨;到1988年,物价上涨水平和货币发行量都有大幅度提高,其中,全国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5%,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总指数上升20.7%,货币发行量比上年增长46.7%。这些现象出现表明
A.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了市场繁荣B.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很有必要
C.改革开放提高了人民的购买力D.国际局势紧张引发国内抢购潮流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四川省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确定企业在增收基础上,可以提取一些利润留成。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国有企业改革转向实行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两权分离”。1986年,国务院提出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994年开始试点。2005年底,52.7%的国家重点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的股份制企业,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80%以上。1997年,党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的任务,国有经济主要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开始改变国有企业量多面广和分散的状况。

——摘编自陈清泰主编《重塑企业制度:30年企业制度变迁》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进入“滞胀”时期。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采纳供给学派的经济主张,开始了以国有企业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改革。英国政府分阶段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实施了私有化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主要措施是,通过企业公开上市、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职工内部持股等方式批出售国有企业的股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从政策层面上看,政府通过放松对企业的各种管制,辅之以减税政策,力争给企业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自由竞争。之后,撒切尔对处于自然垄断和公用事业行业的国企,以及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进行了私有化的改革。通过私有化的改革,英国的国有企业数量锐减,国有经济大规模收缩,国有经济占其GDP的比重降至6%左右。

——摘编自赵世萍《美国、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国企改革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进行国企改革的背景,并简要说明英国的国企改革与中国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英国企改革的共同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经济大危机使各国进出口大幅萎缩。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该法案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关税大战,法案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7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1年底,欧洲各国进口税比1929年提高60%-100%,关税混战彻底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自由贸易体制。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52年中国成立对外贸易部,统一管理对外贸易,按经营商品实行分工,下设15个对外贸易专业进出口公司。各级外贸公司的盈利一律上缴中央财政,亏损亦由中央财政负担;国家制定对外贸易的指令性计划切外贸活动必须按照指令性计划进行。

1984年中国政府正式推行贸易改革,简政放权,减少中央对贸易的集权控制。到1985年,只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令性计划出口,另外,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导性计划出口,国家只下达这些产品的总出口指标,其余产品全由市场决定。各省市和部委逐步被批准建立自己的外贸公司,广东和福建还享受一些特殊的外贸政策。1988年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摘编自赵志芳《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变迁与对外贸易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关税战的目的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在建国初期和20世纪80年代外贸体制形成差异的原因。

9 . 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上一度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这反映出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了挑战B.国有企业改革正逐步走向市场
C.现代企业制度作我国普遍建立D.公有制主体地位发生重大变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为1950~1980年主要年份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比重表。

年份中国总人口
(万人)
中国城镇人口(万人)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世界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
195055196616911.228.8
1960662071307319.733.9
1970829921442417.437.5
1980987051914019.438.2

——改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上表反映了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变化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