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某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农村的新变化》等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从复关到入世》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D.《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2 . 195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对“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做出明确划分,严格限制人口流动。1997年国务院转批公安部《关于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试点方案》,放开农村人口的落户限制,规定已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享受同等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权利。对此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A.中国由此开启了城市化进程B.适应了经济体制的调整
C.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确立D.城乡经济实现均衡发展
2022-02-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所有制变化情况。据此,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A.集体企业的数量变少而且效益下降B.国有企业通过改革规模在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逐步形成D.非公有制经济比例在不断缩小
4 . 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刊发厂长、经理的呼吁《请给我们“松绑”》:“现有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手脚,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也谈不上活力的境遇……”从此,经济领域开始进行(       
A.试点包产到户B.改革国有企业C.建设市场经济D.设立自由贸易区
5 . 下文是1982年11月15 日《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名为《他不是待业青年》的短诗(节选)。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我跟着他,沿着闹市中这条古老狭长的小巷,
迈进被陈旧的房屋簇拥着的小小庭院。
……
采访本上,“待业”两个字刚刚不情愿地落下笔尖,
一张打开的个体营业证陡地遮断我的视线;
它倔强地展示出一个关于职业的崭新的概念。
A.人们青睐个体经济B.经济体制改革已初步实施
C.青年失业问题严重D.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确立
6 . 下图反映的是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状况。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
A.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入超地位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助推对外贸易额大幅上升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拓展对外贸易的范围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推动了外贸发展
2022-02-08更新 | 178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主要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加强计划管理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增强企业活力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 . 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工业企业一般可以实行工资总额同上缴税利挂钩,产品单一的企业可以同最终产品的销量挂钩;交通运输企业可以同周转量或运距运量挂钩。这一规定旨在
A.实现企业的高速积累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2022-02-02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图是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B.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2022-02-01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10 . 2021年热播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有一处购买电视机的场景:20世纪80年代初,因为厂里采购的电视机数量有限,李焕英和王琴为争夺最后一台电视机竟打了起来。最后买电视机的时候,除了付钱,还要票证。此场景反映出当时
A.人民生活奔小康B.计划经济特征明显
C.实行了市场经济D.人民内部矛盾尖锐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