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纸厂变迁记

1943年,迫于形势,国民政府为制造新闻纸的中国纸厂选址四川宜宾

19456月,经中国纸厂自主研发,中国第一张机械木浆新闻纸问世

1946--1948年,中国纸厂年产纸三千余吨,供应中国半数地区的书报用纸

19494月,鉴于经济形式,中国纸厂全面停工,工人生活困难

1949年底,军管会接收纸厂并改名宜宾造纸厂,引进苏式设备、激发职工主人翁意识逐渐复工1950--1956年,宜宾造纸厂逐步完成国有化改造

1958--1959年,纸厂先更名“602造纸厂”,后与“中元造纸厂”合并为国营宜宾造纸厂20世纪6070年代,纸厂发展为拥有配料厂、运输队、学校、医院,效益突出的“万人单位”1978年底,宜宾纸厂原“602厂”与原“中元厂”完成分设

1988年,宜宾纸厂改制为“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宜宾纸业公司股票上市,成为中国造纸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宜宾第一家上市公司2011年,纸厂因环境污染、连续亏损以及生产工艺等问题停产,随后实施整体搬迁和技改   

一一据《戎城史志》等


以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线索,将中国纸厂的变迁划分为五个阶段。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就纸厂的发展情况予以阐释。
2022-08-1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高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三)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波澜壮阔的国有企业改革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国营企业国有企业国家出资企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营企业最初的改革是政企合一下的放权让利,试图通过企业基金利润留成等方式扩大财务自主权,以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随即经国务院批准,通过了《关于国营企业试行企业基金的规定》《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关于国营企业利润留成的规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国有企业迎来了较大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开始探索并建立了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国家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李保民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三中全会与国企国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国营企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营企业改革的影响。
2022-08-0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1960-1965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

图二

图三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

(1)图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是怎样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二所反映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的原因。
(3)图三反映的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变化源于哪一政策的实行?
2022-04-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近现代中国的工业化历程曲折而辉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阳铁厂于1891年兴建,张之洞托人到英国购买设备,结果用买来的炼铁炉生产的钢轨,质太脆而不能用。1896年后,洋务派官员盛宣怀掌管汉阳铁厂,实行股份制改革,购买了世界最先进的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大量聘用外国技术人员,落后状况有所改观。但严重依靠买进外国先进设备来维持运转,缺乏独立性和后续力。张之洞也采取措施培养自己的人才,却忽视了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为了“久据其利”和“傲我之无”,“凡有益于我之事彼必挠之”。一战后,钢铁价格剧跌,国内军阀混战,民国政府改变钢轨标准,到1924年,汉阳铁厂全部停产。

1978年12月,上海宝钢建立。一期工程的炼钢设备全部从日本购买。根据合同规定,日本派出专家负责指导我方技术人员安装调试到完全学会使用。在开工生产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培养企业各种管理人员,提高职工素质。在日本专家离开后,宝钢能独立操作设备和管理企业,这标志着一支适应现代化生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职工队伍已经形成。1991年,宝钢购买二期工程设备时,除少数进口,还能以自行设计制造或中外合作设计制造为主,国产化程度达到70%。二期工程建成后,大大缩小了中国与世界钢铁业的差距。2003年,宝钢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

——摘编自夏冬《中国近代和现代钢铁工业发展道路的得与失——汉阳铁厂和宝山钢铁总厂比较研究的启示》

材料二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占比较高,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薄弱;2018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7.2%、40.7%和52.2%。2018年末,我国就业人员增加到77586万人。2018年,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3.0辆,比2013年增长95.3%。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的经济成分基本上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2018年,私营企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数量已超过一半。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地区凭借其区位优势和政策优惠率先发展;2018年,中西部地区实现利润较1978年分别增长192倍和147倍;东北地区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较1978年增长21倍。201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高达27.0%,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自2009年起,我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地位。中国工业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制造大国屹立东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汉阳铁厂和上海宝钢的不同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工业快速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切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对上述目的作出贡献,经各国代表谈判达成如下协议……

——《关贸总协定序》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的国有企业改革仅限于调整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国家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以增强企业的活力。可以说,这种改革还是企业外部的,而不是企业内里的。而进入90年代后,根据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则是深入到了企业内部,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进行转轨建制的改革。这就要求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的根本改革,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厉以宁(中国股份制改革的历史逻辑》


(1)根据材料一,归纳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7年达成(关贸总协定)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达当代中国蓬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过程和内容。
2022-01-1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经济发展情况表(部分)

时间1949年       1957年       
省内工业总产值6.91亿元33.86亿元
省内生产总值20.27亿元58.64亿元       

——摘编自欧卫东、李更明《建国以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1978年7月,主政广东的习仲勋到宝安视察,发现深圳河两岸反差很大。后来,他直接建议中央:广东邻近港澳华侨众多,鉴于港澳地区对广东省的影响以及台海军事对峙态的变化、希望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建立“贸易合作区”-单独管理,作为华侨、港澳同胞和外商的投资场所,按照国际市场的需要组织生产。

——摘编自黄硕忠《习仲勋主政广东二三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7年广东经济较之1949年有较大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深圳河两岸反差很大”的原因,说明后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2022-01-1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开创邓小平时代 1978-1980

第7章                              1978

第8章   为自由设限1978-1979

第9章   苏联-越南的威胁1978-1979

第10章   向日本开放 1978

第11章   向美国开放 1978-1979

第12章   重组领导班子 1979-1980

邓小平时代 1978-1989

第13章   邓小平的统制术

第14章   广东和福建的实验   1979-1984

第15章                                 1978-1982

第16章   加快经济发展和开放步伐   1982-1989

第17章   台湾、香港以及西藏问题

第18章   为军事现代化做准备

第19章   政治的潮起潮落

邓小平时代的挑战   1989-1992

第20章   北京:1989

第21章   稳住阵脚   1989-1992

第22章                      1992

——摘编自傅高义《邓小平时代》的目录


(1)目录第1、15和22章标题不全,请结合所学知识,补齐这三个章节标题,并分别简要阐明这三个章节在改革开放进程的意义。
(2)该著被认为这一时期是“邓小平时代”,你认为有哪些理由?
8 . 中国古代实行的赋役制度、中国近现代实行的关税等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税收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赋役制度
秦朝田赋、口赋、徭役
汉朝田赋、人头税(分为口赋、算赋)、徭役、财产税
隋朝租调役
唐朝租庸调制;两税法
宋朝方田均税法、募役法
明朝一条鞭法
清朝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28年7月,美国首先同中国订立了《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条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但又规定缔约双方“在彼此领土内享受之待遇,应与其他国享受之待遇毫无区别”。即美国在中国享有最惠国待遇。随后,南京政府陆续同德、挪、比等11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关税条约”。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   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总体关税水平过高,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税则的商品分类目录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等等。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

——摘编自黄天华编著《中国关税制度》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发展趋势。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1985年颁布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东印度公司派英国人罗伯特·福琼去中国非法采集茶种、茶苗,偷偷学习种茶方法,并寻找茶工。终于完全掌握了种茶和制茶的知识和技术,从此.印度的茶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急剧跃升。《中国茶叶外销史》载:“1890年后,受英国宣传作用,美国人口密集的区域,对绿茶的嗜好,为红茶所替代,茶叶贸易遂大变动,英国殖民地出产的红茶,更助于宣传广告和游行运动,使中国绿茶销路大受打击,这种新茶(指印度红茶)渐次普及。”咸丰元年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清政府企图通过征收苛捐杂税来解救危机,茶税、厘金过重,业茶者受茶之累,不堪重负,茶叶外销亦受此影响。

——《茶史:清代茶业的兴与衰》

材料二   19846月,国务院及时调整了茶叶购销政策,改革了经营体制,除“边销茶继续实行派购,内销茶和出口茶彻底放开,实行议购议销”。市场放开以后,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三多三为主”的产销方针,彻底改变了过去渠道单一、独家经营的局面,给市场和生产都带来了新的活力。为了在竞争中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使产品适销对路,茶类结构开始得到调整,引进和试制了红碎茶,挖掘恢复了历史茗茶,研究和创制了新品名茶,名优茶的开发生产上了新台阶。生产格局随之发生了变化,春茶前期生产高档名茶,中期生产优质茶,后期生产炒、烘青绿茶,夏秋茶视市场需求,灵活掌握生产红碎茶,炒,烘青绿茶及部分中低档名茶等适销品种。1985年龙井、旗枪、大方等名特优新茶品种产量达到1846.6吨,占总产量的8.1%,市场应变能力增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晚期中国茶叶外销停滞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对茶叶实行的调整政策。
2021-07-2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郴州位于南岭北麓,是湖南省的“南大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郴州解放前夕,虽尚存商户600多家,但半开半掩,商品奇缺,市面萧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努力恢复和发展商业贸易。194911月,郴县专区贸易会司成立,大力组织粮食、油料、棉布等国计民生商品供应市场,并积极扶持私营商业进行合理经营。1951年,又组建供销合作等集体经济。1956年,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初步形成以国营商业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1957年末,城区平均每千名居民有商业网点12.9个,市场繁荣兴旺,群众买卖称便。

——摘编自郴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郴州市志》第14篇《商业》

材料二   1978年,郴州城区每千名居民仅有商业网点9.9个,出现“吃饭难、理发难、住店难、购物难”的状况。1979年后,商业实行多家经营,集体、个体商业迅速发展。1984年起,除国家指令性商品外,国营批发企业可自由选点进货。1985年,国营商业零售企业全面推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1978-1986年,城市建设投资总额5倍于1978年以前28年之和。至1986年,全市商品零售总额比1978年增长2.48倍,每千名居民有网点14.3个。

——摘编自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第13卷《贸易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郴州地区实现“市场繁荣兴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年后郴州地区经济复苏的原因,并总结建国以来郴州地区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2021-07-1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