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1 . 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刊发厂长、经理的呼吁《请给我们“松绑”》:“现有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手脚,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也谈不上活力的境遇……”从此,经济领域开始进行(       
A.试点包产到户B.改革国有企业C.建设市场经济D.设立自由贸易区
2 . 下表是新中国历次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分析表(局部),两个时期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表明(     

序号

起止年份

周期长(年)

峰位

(%)

谷位
(%)

振幅

(%)

平均增率%

1

1953-1957

5

15. 6

4. 2

11. 4

9. 34

2

1982-1986

5

15. 2

8. 8

6. 4

11. 5


A.国际经济深度合作的重要性B.计划经济体制的生命力旺盛
C.人民群众决定经济发展速度D.生产关系应与生产力相适应
2022-08-2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78年底,四川省总结了试点企业的经验.制定了责、权、利相结合的14条扩权试点办法,允许企业在不需上级批准的情况下提拔中层干部;折旧基金留归企业部分由40%提高到60%.流动资金试行全额信贷。这反映出当时
A.国企改革正在全面展开B.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有所扩大
C.市场经济改革卓有成效D.政企职责不分弊喘得制解决
4 . 统计表格是研究经济史的主要史料。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1956
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二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年份╲类别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77.6%22.4%
199725.5%39.1%17.9%18.5%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据材料一,指出表格中我国国民经济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1997年我国的经济成分与1978年相比有何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2-03-05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81 年,国务院批准在首都钢铁公司等八个国有企业进行扩权试点,先后试行过利润留成、盈亏包干和以税代利等做法;在企业内部,则逐步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有条件的企业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这些做法(     
A.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B.标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表明了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
D.反映当时我国突破旧体制的尝试
6 . 1984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发展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积极支持有经营能力和技术专长的农民进入集镇经营工商业,并放宽其落户政策,统计为非农业人口,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从户籍上限制农民进城的旧规定。这一做法
A.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发展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适应了城乡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解决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弊端
7 . 如图是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广告称宁江机床厂既可以供应机床,又可以按用户需求加工零件,还可以承接短期培训。这则广告可用于说明
A.《人民日报》率先开展了广告业务
B.部分企业已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C.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已全面建立
D.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开始逐步废除
2022-01-2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1980年,国家统配、部管的物资品种达837种,其中国家统配256种,1987年分别为581种和26种,一些重要原材料由国家统配部分,如钢材由74.3%降到47.1%,煤炭由57.9%降到47.2%,木材由80.9%降到27.6%,水泥由35%降到15.6%。据此可知,当时
A.建立市场经济是改革必然B.生产资料流通渠道多元化
C.工业结构呈持续优化之势D.人们消费需求量快速扩张
9 . 1984年,我国进行城市经济改革综合试点,其中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是
A.政企分开B.包产到户C.政府主导D.“引进来”和“走出去”
2022-01-2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口可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料,深受年轻人喜爱。以下是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材料   1927年,上海街头悄然增加了一种饮料——“蝌蝌啃蜡”,古怪的味道,加上古怪的名字,这种饮料的销售情况自然很差。

在第二年,这家饮料公司公开登报,用350英镑的奖金悬赏征求译名。最终,身在英国的一位上海教授蒋彝击败了所有对手,拿走了奖金。而这家饮料公司也获得了迄今为止被广告界公认为翻译得最好的品牌名——可口可乐。

1948年上海成为可口可乐海外首个销量超百万标箱的城市。

在2年后,随着美国大使馆撤离,可口可乐也撤出了中国大陆市场。自此之后的30年内,大陆市场上再没出现过这种喝起来有点像中药的饮料。

1978年12月,可口可乐公司在美国正式宣布重返中国,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签订了协议。可口可乐撤离大陆30年后重返中国市场,成为港澳之外第一家进入大陆的外企。

1981年可口可乐在北京工厂建成之后,很快有了不同意见。一位老同志先发话了:“中国的汽水就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吗?不能满足外国人的需要吗?非要喝可口可乐?简直是卖国主义,”

1982年1月30日,商业部通电全国,立即停止内销可口可乐。1983年又有卫生部门提出:“可口可乐含有咖啡因,不符合卫生要求。”

1986年,可口可乐公司想把浓缩汁厂也建到中国来,由于配方保密,美方要求这个厂由可口可乐独资,但在当时中国尚不允许外资独资,最后采取合作办厂,中美各控股50%,组成一个合作企业。这就是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


(1)请你分别为1931年、1945年可口可乐在中国销售编写一句广告语。
(2)请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口可乐能够重返中国的背景。
(3)请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可口可乐在中国发展遭遇困难的原因。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