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不单是在农村,甚至从全国范围来看,人们经济收入的增长大都来自非农业收入。这反映出该阶段(     
A.市场物资丰富多样B.产业结构呈现大调整
C.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所有制改革重心变化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科学管理之父:张兴让

“张联合”

1984年,张兴让调任石家庄第一塑料厂厂长、党委副书记。很快张兴让头脑中形成了成立“企业联盟”的构想。这种现在看来最简单的供、产、销联合体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张管理”

1985年,他出国考察,看到本企业与外国同行在劳动效率上的巨大差距,深受触动。回国后,提出了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时尽其效”为核心的“满负荷工作法”。

1985年下半年,他领导企业实行包括物质指标、经营工作、设备运转、物资使用、能源利用、资金周转等方面“满负荷工作法”,取得成功。

1987年,张兴让的事迹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后,立即引起了中央领导和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国大力推广。

“张折腾”

1992年,张兴让开始了建厂以来最大的“具有颠覆性意义”的第三次改革。他把全厂近千名在职工人全部解聘,成立“劳动服务公司”。不符合条件的员工,劳动服务公司将不再聘用。所有职工都必须交纳1-4万元的“风险抵押金”,否则不但不解决住宿问题、不发放医疗补贴和停业生活费,更不会按照长期工作安排。

在重重压力下,“劳动服务公司”推行了不到两年便不了了之,张兴让的“劳动力社会化”梦想就此彻底破灭。

——摘编自《张兴让:国企围墙内的变革者》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张兴让前两次改革成功的原因,并谈谈“后张兴让们”的出路在哪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下表经济现象的变化表明(     
时间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计划管理的商品计划供应出口商品
1985年120种188种70种
1987年60种23种36种
A.计划经济模式已经退出B.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进程(摘要)

时间名称备注
1979《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份明确提出医院经济的文件。该《意见》提出,医院试点方案与国企改革“放权让利”有一定相似性。
1981《关于解决医院赔本问题的报告》建议实行价格改革,对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按不包括工资的成本收费,增加的开支由地方财政和企业单位负担;对城镇居民和农民的收费标准可以保持不变。
《医院经济管理暂行办法(修改稿》》进一步扩大医院财务管理自主权,调动医院职工积极性。
1984《关于贯彻财政部“关于控制行政事业经费和企业管理费开支的通知”的意见》卫生部从官方层面认可了承包制的做法,将“打破大锅饭”的改革意向写入了正式文件,特别指出“奖金发放要克服平均主义”。
1988《关于部属医院试行承包贵任制的意见(试行)》在坚持全民所有制基础上参照两权分离原则,以承包合同的形式确定国家、医院的贵权利关系。

——摘编自昝馨《历史的往复:1978~1992年的中国公立医院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1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举措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背景。
2022-07-19更新 | 256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住房是民生福祉的基础。改革开放前,城镇居民解决住房“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要单位给房”。随着知青大量回城,政府长期实行低租金,抑制购房的意愿,企业没有资金维护现有住房,加剧了城镇住房的紧张程度。同时,住房的低流动性将职工和企业紧紧“捆”在一起,“困住”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住房制度改革势在必行。1980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开始允许实行住房商品化政策,从福利分房到货币购房,刺激了地产商的投资热情,激发了居民的购房热情,促进了全国城镇住房供应量的快速增长,让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对城市化和经济增长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陈杰《中国城镇住房制度70年变迁: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住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住房改革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如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2022-06-22更新 | 9038次组卷 | 82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邓小平在1984年考察广东、福建、上海设立的特区和1985年8月谈到特区问题时强调:“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他认为(       
A.国家宏观调控应该加强B.农村改革应该加大力度
C.城市体制改革应该开始D.市场基础作用应该加大
2022·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84年初,石家庄造纸厂陷入困境,连上级下达的年17万元的利润指标都没人敢接。这时候,销售科长马胜利提出自己可以用承包的形式完成利润。他率先在国营企业里打破“铁饭碗”,并且开发出很多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结果造纸厂当年实现利润140万元,以后连年翻番。这说明
A.国营企业发展突破了计划经济的困境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助推国企改革
C.经济体制改革增了强企业活力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认可
2022-05-22更新 | 254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我国国营企业利改税之前,国家对其实行“统收统支”,即企业利润全部上缴国家,企业需要花钱由国家拨给。1983年开始,大型国营企业按利润55%税率缴纳所得税,中小型国企实行超额累进税率,企业缴税留有一定利润,自负盈亏。这项改革
A.加重了国营企业的经营负担B.开始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推动国营企业融入市场经济D.扩大了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工潮

1984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从事务工、经商、服务业的农民可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1985之前,农民工主要被乡镇企业吸收,呈现“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流动方式。

1985年,公安部发布了《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1986年,公安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凡年满16岁、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了常住户口的公民,都应该申领身份证。

1985年之后,农民工开始了大规模的跨地域流动,出现“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的流动方式。1989年春节后,百万民工下广州,当地火车站人流汹涌而至,交通运输不堪重负。“民工潮”首次爆发。当时的广州到处人山人海,很多火车严重超载……日发旅客8000人的湖南衡阳站,最高时多达35000人。远在西北的兰州也是人满为患……据统计,1989年至1993年农民工每年增长25%左右,19882600万,19893000万,19924200万。1992年后,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人口大规模流动常态化,“民工潮”的称谓逐渐退出历史。

——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对“民工潮”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2-03-05更新 | 693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