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1984年4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同年中国政府决定
A.设立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上海浦东D.开辟经济开放区
2 . 被海内外人士誉为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经济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是
A.深圳特区
B.海南特区
C.上海浦东
D.港澳特别行政区
3 . 以下是1997年世界出口经济数据统计,据此可以推断
A.欧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开始衰落
B.我国的工业产业结构趋向于合理
C.世界制造业中心实现向中国转移
D.改革开放加快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嘉靖倭乱”的发生,是明朝“海禁”政策导致的全球化与中国市场需求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结果。1567年,嘉靖皇帝痴逝,随后隆庆皇帝即位。隆庆皇帝宣布在津州月港开海,允许津泉两府商人出海贸易,“准贩东、西二洋”,从而形成隆庆开海的局面。有人测算,晚明从月港流入中国的白银,16世纪七十年代年均约28.5万两,八十年代年均约88.9万两,到1600年以后年均达到100万两的规模。伴随着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的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东南亚各港口。与此同时,明末的海外市场需求也直接刺激了江、新、阔、亭、数等地区的丝织业、棉织业、染织业、制壳业、铁器业、制糖业等行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高胜《隆庆开海: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革》

材料二 1898年,清廷下话:“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侵占。现当海禁润开,强邻环何,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视舰,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经过新政期间的努力,截至辛寒,中国自开商峰(意即中国主动开放的通商口岸,它与条约口岸的实质区别在于是中国政府还是西方列强控制了口岸的政治决策权及行政管理权)的数量已由成成时期的3个增加至19个,如果加上同时期东北开放的16个,其数量已多达35个。

——摘编自杨天宏《近代中国自开商峰研究述论》

材料三 自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区至令今,我国已设立四批自贸区,再加上刚刚宣布的海南自贸区(港),我国的自贸区数量将达到12个,正是这些自贸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门户。除了海南的跨“级”连跳,直接批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和自由贸易港外,其他已经获批设立的10个自由贸易区最有机会实现升级“自贸港”。

——整理自侯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和当代价值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隆庆开海与晚清自开商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晚清自开商埠。
(3)根据材料三,简析新时期中国自贸区(港)设立的作用。
5 . 三星智力快车的主持人对一座城市给出了提示语:“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依据提示,这座城市是
A.上海B.厦门C.广州D.福州
6 .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特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特区”,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一类是“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
A.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D.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2019-01-30更新 | 1204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清北班)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雄安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它
A.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关键步骤
B.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C.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D.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8 . 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一些困难。”据此可知
A.工业革命使中国发展迟滞
B.新中国外交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
C.对外开放是适应全球化的需要
D.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社会发展
2018-06-07更新 | 949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大名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5月份半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南是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建省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材料一

琼州孤悬海外,当民国之最南,其海峡之最狭者,亦内地口岸隔十八里(应指海里),万一不能关照,失去琼州,则高、廉、雷等府及广西之太平等处都有危险。今为边防起见,宜将琼州另立一省。其五指山内黎峒所未开辟之地,则移广东八府之人以实之,则琼州或可自守矣。况且琼州有一榆林港,极合军港之用。此港为欧亚航路所经地,如建为军港以守之,则不特可以因中国之门户,且可以控制南洋一带。至于实业,则琼州四面滨海,海物甚……若为外人所占,则大利外溢,遗患无穷……今陈君倡议设法保卫琼州,琼全则粤全,诚急务也。

——孙中山(1912年)

材料二建国后,对如何建设海南,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方针。

加强防卫,巩固海南。

——毛泽东(1953年)

我们决定开发海南岛,利用天然气还可以带动其他行业。这里铁矿丰富,可以发展钢铁工业。

——邓小平(1984年)

在海南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建立经济管理新体制,把海南岛建成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贯彻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措施,具有为深远意义。

——国务院《关于海南岛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开发建设的座谈会纪要》(1988年)

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对全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主张在海南建省的理由及国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党和政府对海南发展规划的变化并加以评析。
10 . 下图为1978-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及其所占的GDP比重变化示意图。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B.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C.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加优越
D.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