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后的深圳,1984年共与客商签订885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51亿港元,其中中外合资合营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90.3%。与此同时,深圳人口激增,到1983年底就从原来的2万增至30万,蔬菜供应空前紧张。当时国家统一定价青菜0.05元/斤,深圳种菜成本是0.3元/斤。后来开放市场,让市场决定菜价,菜价飙升至1.2元/斤,后稳定在0.4元/斤。

——摘编自《深圳口述史》


(1)结合所学,写出除深圳外的经济特区二例。根据材料一,概括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经验。

材料二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说明“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
2 . 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开放内地各省会城市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责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 二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材料三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和学者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呼声很高。例如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都是著名的反全球化人士。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而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和控制发展中国家而使自己更加富强的工具。

美国与欧洲是全球化的中心,同时也是反全球化的中心。法国总理若斯潘等欧洲“中左翼”领导人均是全球化的重要反对派人物。法国反对美国式的全球化,反对对其它国家的“全球化强加”。

——庞中英《“反全球化”:另一种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目的。
(3)指出材料三中出现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019-07-0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40年前,深圳只不过是一个靠近香港边界的小渔村,今日深圳已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新兴城市,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中心。深圳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毗邻港澳
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
5 . 在古代,有“闻七不闻八,闻八用刀杀”“七上八下”的俗语;但改革开放后,由于粤语“八”的发音类似“发”,“八”作为吉利数字的说法很快遍及全国。这反映出
A.粤语成为时尚潮流的象征
B.人们价值观的根本转变
C.市场经济体制趋于成熟
D.珠三角的经济影响力上升
2019-05-10更新 | 466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下图所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其中,对空白的三个时间曾经发生的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①实行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制度
B.②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C.③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D.以上三个事件都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表现
2019-04-01更新 | 2060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史实回答: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的机遇”分别是什么?

(2)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什么特点?

(3)俄、美、中三国对各自经济发展道路成功调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其经济发展的改革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8 .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和以深圳、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方,而且长三角和珠三角已经连成一片,京津冀只有北京和天津经济比较发达,并没有形成那种真正的城市片区。从这一角度看,雄安新区(地理位置见下图)的成立
   
A.改变了中国延续千年的经济格局
B.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均衡发展
C.使首都专注于政治文化中心的功能
D.有利于京城资源的高效配置
2018-08-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县级联考】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贸易额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间交流日益紧密
B.民众的消费水平提高
C.工农生产居优势地位
D.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10 .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
A.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C.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2016-12-13更新 | 337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西省临汾侯马市502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