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用“春天”来形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春播的田野上,父子聚在自家承包的小田里精耕细作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2019-01-30更新 | 681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0年吉林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2 . 《三星智力快车》的主持人给出了某道题答题的提示语:“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依据提示,正确的是
A.深圳B.广州C.厦门D.上海
3 . 在深圳被设立经济特区后,有人说,在深圳这块士地上,除了五星红旗是红的,其他一切都成“黄”的了,还有人说特区是走私的主要通道,是旧中国上海的租界”等等。材料主要说明当时
A.经济特区开发不得人心
B.特区违法行为日益增多
C.特区改革开放的阻力较大
D.特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4 . 经济文明历程是高中历史的必修内容,也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课题。某老师在释读经济全球化问题时,指导学生确定了一些具体的研究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课题一中国与全球化

材料一在近30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踩着历史的节奏(指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的起步、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形成、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结合所学知识,列出中国“每一步都没有落空”的标志性事件。

研究课题二欧盟与美国

材料二在某次20国集团金融峰会前后,法国总统萨科齐曾表示希望与美国“并肩前进”。……欧盟不想再当美国的“小伙伴”,而是要与美国“平起平坐”。这种“咄咄逼人”的攻势。美国媒体曾表示了担忧,担心他带领欧洲挑战美国金融霸权地位。不过金融峰会结束后,美国媒体显然松了口气,称欧洲“有心挑战,无力颠覆”。

—环球日报《美国媒体称欧盟峰会上挑战美国无功而返》

(2)材料二中欧洲“有心挑战,无力颠覆”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研究课题三欧洲债务危机

材料三希腊债务危机刚刚步入尾声,爱尔兰债务问题再度拉响“警报”。彭博社(2010年)11月13日报道,欧盟目前正游说爱尔兰政府接受来自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联合援助……。《中国新闻周刊·欧洲到了抉择时刻》报道:2010年12月7日,欧盟……同意为爱尔兰提供850亿欧元贷款。

材料四《中国财经报》曾报道:“欧债危机令欧元命悬一线”。而何伟文则持相反的观点,他在《欧元不可能崩溃》一文中阐述:“由于欧盟对世界经济和货币体系的极端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得不竭尽全力。加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出手,至少目前为止,仍然基本上可以稳住欧元。……欧元……的最终前景,则是确信无疑的。”

(3)材料三所述欧洲债务问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些现象?材料四给出了哪些“欧元不可能崩溃”的理由?

2018-08-2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也不是“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与特别行政区相比,经济特区的不同之处在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
B.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C.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D.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
2018-08-2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90年我国出口总额达到了621亿美元,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改善了自1984年以来连续逆差的状况。到1991年6月底,国家外汇储备已上升到330亿美元。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A.经济结构渐趋于合理
B.已形成典型的外向型经济
C.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D.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7 . 当今,被海内外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
A.海南岛
B.深圳
C.大连
D.上海浦东
8 . 英国学者雷文斯坦提出了“推拉理论”来解释人口迁移现象,其含义是指“人们之所以从此地到彼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居地的推力,二是迁入地的拉力”。根据这一理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了向东南沿海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主要是
A.东南沿海设经济特区,率先实行对外开放
B.东南沿海受“文革”影响小,政治经济稳定
C.东南沿海率先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快
D.东南沿海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吸引大量人才
9 . 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这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
A.深圳经济特区
B.珠海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汕头经济特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