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1978年-197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以上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
A.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
B.国民经济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状态
C.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2018-07-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沛鸿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高一历史试卷
2 .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为此,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A.深圳、厦门、珠海、汕头B.广州、深圳、厦门、珠海
C.上海、深圳、广州、厦门D.深圳、珠海、香港、澳门
3 . 2014年5月27日求实网:“深圳是当代中国第一座标界昨天与今天、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崭新城市”。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深圳开始
B.深圳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
C.国家鼓励深圳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D.深圳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
5 . 英国学者雷文斯坦提出了“推拉理论”来解释人口迁移现象,其含义是指“人们之所以从此地到彼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居地的推力,二是迁入地的拉力”。根据这一理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了向东南沿海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主要是
A.东南沿海设经济特区,率先实行对外开放
B.东南沿海受“文革”影响小,政治经济稳定
C.东南沿海率先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快
D.东南沿海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吸引大量人才
6 . 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A.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2017-11-08更新 | 91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7 . 20世纪80年代初,当绝大部分中国人尚不知股票为何物时,深圳已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宝安股票(1983年7月8日)”。这说明当时深圳
A.最先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开始大规模引进外国资本
C.尝试与世界经济模式接轨
D.正式确立了对外开放政策
8 .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高频率语汇最可能出现在1978年~1996年的是
A.解放、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B.原子弹、氢弹、火箭、人造卫星
C.解放台湾、侵略、和平共处、反帝反修D.改革开放、经济特区、市场经济、世贸组织
9 . 下面三张邮票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共同之处是
A.都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不同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2017-07-16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柳州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华社2009年11月19日电,欧盟领导人特别峰会一致选举范龙佩、凯瑟琳·阿什顿为首位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他们被形象地称为“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欧盟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一体化组织,人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欧盟各成员国将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实体。

材料二:有分析称,在欧盟中享有最大影响力和发言权的法德领导人都不希望选出一个有足够国际影响力的欧盟“总统”。推选过程中,各国为了各自利益而勾心斗角,无疑是对欧盟建立“超主权国家”设想的最大嘲讽。欧盟各国领导人用暗箱操作的方式闭门推选,也与欧盟政治理念背道而驰。欧盟未来的政治前景或许是光明的,但起码在这两人的任期内,我们似乎是无法看到这份光明了。

材料三:

近年来,中欧之间交往频繁。2009年5月,温家宝总理出席中欧第十一次领导人会晤,双方就进一步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许多重要共识。双方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一体化的主要特点。

(2)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结合材料二对这一观点进行评判并阐述你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欧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