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1978—1980年间,我国外事活动频繁,其中国家经委代表团和工商管理考察团重点考察了日本和美国的企业管理问题,经济学家于光远等五人前往考察匈牙利经济体制;1980年国家经委代表团又访问西德、瑞士、奥地利等国。上述活动
A.有利于更新对现代化的认识
B.标志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C.开启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
D.表明外交重点转向西方国家
2 . 20世纪80年代,为了保障涉外经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我国特制定颁布了《涉外经济合同法》。该法适用的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同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订立的经济合同。这一文件的发布
A.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
C.表明中国完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D.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邓小平曾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下列不属于经济特区的是
A.深圳
B.广州
C.珠海
D.海南岛
4 .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为此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A.开放港口城市
B.开辟经济开放区
C.浦东的开发开放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5 . 1979年4月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赴京直谏中央:“中国这么大,各省有各省的特点,有些应根据省的特点来搞。……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行一步,放手干。”习仲勋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和支持。广东“先行一步”的表现是
A.率先实行农业改革
B.开辟经济特区
C.设立沿海经济开发区
D.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原有的“知识无用论、排外思想、意识形态的狂热与平均主义同时被新政策和新规划的大潮一扫而空。”其中“新政策和新规划”应包括
①恢复高考制度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③设立经济特区④分配制度改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
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016-11-27更新 | 1544次组卷 | 47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这五个经济特区
A.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B.享有高度自治权
C.率先实行国有企业改革D.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9 . 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放芜湖、九江、武汉、岳阳、重庆5个沿江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同时,开放哈尔滨、长春等4个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开放珲春等13个沿边城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符合中国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
B.浦东开发直接带动内地经济飞跃
C.这些地区享有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
D.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体系初步形成
10 . 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努力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目标。回顾30多年对外开放的历程,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扩大对外开放,融入世界潮流的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措施
典型代表
意义
经济特区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黄金海岸”,有力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活力。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等地区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上海浦东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区位优势是什么?我觉得它应该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依托的国际与国内市场及所处的交通、能源大环境等方面。毗邻港澳(或面对台湾)、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是中央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我国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                                        
——摘自罗木生《区位优势对经济特区的影响》                                                                    
(2)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对外开放为什么首先选择在广东、福建两省试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英国《卫报》曾发表了题为《如果20世纪止于1989年,那么21世纪则始于1978年》的文章。作者马丁·雅克提出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