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2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长江三角洲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A.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港口城市
D.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8-10-1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玉门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为降低对外开放的成本,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对外开放的法律法规体系,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首先
A.设立了经济特区
B.开放了部分沿海城市
C.设立经济开放区
D.建立了沿海开放地带
4 .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下各项正确的是
A.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
C.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内地
5 . 下表内地与香港贸易额与港商投资额比重
年份19881989199019911992
内地与香港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26.9%30.9%35.4%36.6%35.1%
港商投资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30.4%29.0%23.6%24.5%43.8%

据上表可知
A.香港的回归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
B.内地与香港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
C.“一国两制”有助于两地经济发展
D.统一是香港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
6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格局,其正确顺序是
A.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B.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阶段1979-1984年农村改革引发城市国企改革
第二阶段1985-1992年探索向市场经济转轨
第三阶段1993-2002年完善市场机制
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探索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相统一
——摘编自陈永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回顾》

材料二

都说中国是“世界工厂”,这家工厂到底有多大?外媒对此曾有统计:中国生产了全球60%的水泥,45%的钢铁,50%的玻璃,25%的汽车,40%的船舶,70%的智能手机,90%的笔记本电脑,80%的空调,65%的冰箱,40%的鞋子,50%的猪肉,等等。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这个第一,美国从1895年到2009年,稳坐了100多年。

—摘编自《改革开放十大奇迹:重新定义了这一代中国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经济举措,并说明第三阶段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的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8 . 过去是一个边陲小镇,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它“一夜崛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它应该是
A.深圳B.珠海C.汕头D.上海浦东

9 .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丰厚的智力资源。

材料二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农村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材料三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以上材料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在哪些方面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为搞活经济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奥巴马将中国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成就比作前苏联1957年发射人类首枚人造卫星,他说:“50年之后,我们这一代人的‘卫星时刻’又回来了。”(“卫星时刻”是指前苏联发射人类首枚人造卫星后美国大受刺激,并掀起了科研热情)。

材料二未来经济是全球经济,……当拥有超过10亿人口的中国融入全球经济时,这意味着全球竞争将更加激烈,赢得这场竞争的国家将是那些大多数工人受过教育、致力于科研、拥有诸如道路、机场和高速铁路、高速网络等高质量基础设施的国家。在过去几年里,近80%的跨国公司都计划在中国或印度建立新的研发基地,因为当地重视数学与科学,此外还重视对劳动力的培训与教育。

材料三你去中国,他们在去年一年修的高铁就超过了美国过去30年建的高铁,中国最近开设了由美国公司承建的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太阳能研发基地,当今的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快的火车以及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以上材料均摘自《奥巴马2010年12月6日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一所社区大学发表演讲》

回答下列问题:

(1)前苏联1957年发射人类首枚人造卫星,当时的国际格局是什么?

(2)材料二中,奥巴马认为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中国为全面地融入全球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采取了哪些政策和重大举措?

(3)材料三中涉及的火车、计算机和太阳能等科技成就是哪几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近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是什么?

2018-06-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