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 . 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的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
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C.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特区
D.建立环渤海经济区
3 . 工业革命、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是改变人类命运和世界面貌的三位一体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二 只要发展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就具有不可阻挡之势。19世纪,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发动了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反思第一次经济全球化利弊得失的基础上,世界进入了“战后秩序”时期。……美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领头羊……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曾经进行过非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最辉煌尝试的原苏联东欧国家和中国等亚洲国家,在20世纪实行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但最终未能取得成功:或者解体,或者“归顺”市场经济。                                        

——金碚《论经济全球化3.0时代》


材料三   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

                                             ——陈争平   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四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 社会 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共同繁荣。            

——习近平2016年《G20工商峰会主旨演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构建世界经济“战后秩序”的?试从全球经济视角分析原苏联东欧等国家经济体制转变的主要影响。
(3)依据材料三说明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
(4) 据材料四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当今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理念是什么?
2017-07-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
B.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
C.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D.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5 . 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沿海的14个城市中位于山东省的是
①济南       ②烟台             ③ 青岛                  ④ 大连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②③④
2016-12-07更新 | 6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6 . 在当代中国,经济特区和港澳特别行政区的根本相同点是
A.都是由共产党直接执政并领导B.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都在中国政府的管辖范围之内D.都享有独立的外交权
8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渐形成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确的表述是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