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5 道试题
1 . 依据下列年代尺示意图(下图)的主题,推测方框中可能填写的是(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的框架
C.开放沿海十四个城市D.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 .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得到长三角等周边省市的大力支持,客观上也为长三角等周边地区提供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新的平台,为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体现了国家战略的价值所在。这一战略价值使我国
A.建立了对外开放的窗口B.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
C.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D.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3 . 1979年,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企业法》;1982年,允许外国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投资被写进宪法;1983年发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经营活动开始有法可依。这表明(     
A.我国的营商环境不断改善B.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确立
2023-03-0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202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四十周年。40年来深圳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19年的2.7万亿元,年均增长20.7%,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深圳的崛起主要得益于
A.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
C.坚持实行改革开放政策D.拥有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
5 . 1990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据此,中央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建立上海经济特区B.设立上海为沿海开放城市
C.在上海设立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018-02-06更新 | 595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南省郑州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复习历史 试卷
6 . 学者金碚认为:尽管受到了西方经济发展范式的启发,但深入观察可以发现,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是从中国经济的域观特质出发,实事求是地实行了“渐进改革”“梯度推进”“试点推广”的改革路径。该学者旨在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     
A.一定程度借鉴了西方发展模式B.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成就
C.尤为注重高速度、高质量发展D.具有立足国情、渐进发展的特点
7 . 我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镇
8 . 在古代,有“闻七不闻八,闻八用刀杀”“七上八下”的俗语;但改革开放后,由于粤语“八”的发音类似“发”,“八”作为吉利数字的说法很快遍及全国。这反映出
A.粤语成为时尚潮流的象征
B.人们价值观的根本转变
C.市场经济体制趋于成熟
D.珠三角的经济影响力上升
2019-05-10更新 | 466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部分重要会议及主要内容

时间地点会议内容
1921年7月上海-嘉兴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明确党的奋斗目标
1923年6月广州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1935年1月B中共中央政治
局扩大会议
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1937年8月陕北洛川中共中央政治
局扩大会议
通过《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
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45年春延安中共七大提出党的政治路线,确立_C_为党
的指导思想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材料二:建立沿海经济特区,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等。这是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深圳是最成功的特区。经济特区的意义不单是开辟对外开放的窗口,更重要的是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探索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的路径,并具有示范和吸引效应。……以后,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从沿海到沿江,再到内陆边界口岸。

——章百家《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变迁》

材料三:李捷认为,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国的发展实现了三大历史性突破。第一大突破,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十四大,解决了“松绑发展”的问题。松什么绑呢?松社会主义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束缚之绑。第二大突破,是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七大前夕,解决了“借力发展”的问题。借什么力呢? 就是借从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力。第三大突破,是从中共十七大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开始,主要是解决“转轨发展”的问题。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教学用书


(1)写出材料一中B、C的内容,并指出洛川会议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特区的意义,并结合所学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共十四大“松绑”的内涵,以及21世纪初中国借“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力”的标志。
10 . 1985年,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特区分行筹办,并成立外汇调剂中心;随后,厦门等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也相继成立外汇调剂中心。1986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深圳进行扩大外汇调剂范围的试点。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证券交易市场正式形成
C.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的结合D.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2021-12-26更新 | 261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高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