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车臣共和国处于里海与黑海之间,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它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导致了(苏联)俄罗斯政府与车臣地方政府都想要控制此地。车臣人大多数是穆斯林,在二战时,因为民族主义泛滥而仇恨苏联制度,大部分车臣人乘机试图与德国军队合作谋求独立。直到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政府才决定恢复车臣自治共和国的建制。1991年叶利钦曾下令在车臣实施紧急状态,却遭到戈尔巴乔夫的反对,在苏共高层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进行着激烈的权斗,都通过各种手段支持车臣的分裂势力,以争取对自己的支持。苏联的解体催生起车臣人强烈的反俄情结,车臣民族主义便产生觉醒在苏联土崩瓦解的废墟之上。叶利钦上台之后,立即制定对车臣的作战计划,在整个车臣战争中,俄罗斯消耗了大量军费,使经济危机与民族危机形势更加严重。独联体国家与俄政府内部不少高级官员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主张和平方式解决车臣问题,反对战争。中东穆斯林国家和西方一些国家则指责俄罗斯“破坏民主”“践踏人权”,宣传要和俄罗斯断交,有些国家还采取了经济制裁。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车臣战争爆发的背景与原因。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车臣战争的影响有哪些?
2024-01-1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1届高三12月双百金科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巴以内部派别之争以及大国的角逐,使中东一直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地区之一。随看冷战的结束、大国利益关系的调整,巴以和平进程在大国尤其是美国及国际社会的干预下,虽然取得了像沙龙政府加沙撤离的重大突破,但未能最终解决。

在冷战时期,美国始终拒绝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并将其与恐怖组织相提并论,对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嗤之以鼻。1985年12月16日,美国驻突尼斯大使同巴解组织代表举行首次会晤,打破美巴长达40多年的对峙僵局,也拉开了后冷战时期美国主导中东和平进程的序幕。1991年11月到1993年9月,阿以双方进行了11轮谈判,虽成效不大,但使巴以之间由过去的冲突状态走向和平解决的轨道上来,开启了巴以和平进程的大门。

——据王新国、蔡昌卓《后冷战初期美国国家利益与巴以冲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以长期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巴以冲突和平进程。
2023-09-3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西方刻意淡化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意识,许多原来属于一国主权之内的人权、民主问题成了南北关系问题,单一的发展问题发展成各种经济、政治问题的集合;占世界人口17%的24个发达国家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79%,而占世界人口83%的发展中国家仅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21%,外债总额达2.5万亿美元。有13亿人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8亿人忍受着饥饿,超过2.6亿的人不能上学。全世界用于科技研发的支出中,发展中国家不足5%,科技人员只占全球10%。在20世纪最后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发展中国家每年将25%以上的出口收入用于还债。发达国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图谋与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主权愿望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针对全球性的核扩散、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活动、国际范围内的难民、环境污染和全球生态环境破坏、粮食危机等“全球性问题”,需要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和合作。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即使从自身利益出发,也不得不关注南北问题,南北关系因全球性问题的存在而更加引人注目。

——摘编自袁东振《全球化时代南北关系的特点与发展中国家的命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冷战后南北关系发展呈现的特征。
2023-05-08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8年2月,斯里兰卡获得独立,建立了以僧伽罗人为主的政府。僧伽罗族是斯里兰卡最大的民族,约占总人口的 74%,信仰佛教。另外18%的人口为信仰印度教的泰米尔人。泰米尔人声称斯里兰卡政府实行的语言、就业、教育和宗教等方面的政策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故要求独立,但遭到政府的反对和镇压,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酿成了尖锐的冲突。20 世纪 70 年代,泰米尔人中的一些青年成立了一个名为泰米尔伊拉姆解放之虎(简称“猛虎”)的组织,开始从事争取独立的武装恐怖活动。常年内战不仅导致6万多人丧生,70多万人流离失所,造成斯里兰卡经济凋敝,而且给周边尤其是邻国印度造成了动荡局面。印度、美国、英国等先后宣布其为恐怖主义组织,也冻结了该组织的海外资产。因负担不起昂贵的战争费用,和谈成了猛虎组织最好的出路。同时,求和解反内战,谋和谈促和平成为斯里兰卡绝大多数民众的共同心愿。2009年5月18日,猛虎组织最高领导人被动毙,后政府宣布斯里兰卡长达25年的内战正式结束。

——摘编自李杨《论斯里兰卡内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斯里兰卡独立后发生内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斯里兰卡内战结束的相关因素。
2023-03-1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阿富汗的曲折发展】

材料   阿富汗位于亚洲的中央,自古以来即成为东西方贸易、文化的重要通道和兵家必争之地。19世纪英国先后发动两次侵阿战争,迫使阿富汗沦为半殖民地。1919年,阿富汗在第三次英阿战争后获得独立。独立后的阿富汗政府推行中立外交,大力发展与在本地区没有殖民传统的德国、意大利及土耳其、伊朗等穆斯林邻国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阿富汗宣布中立,避免了英苏可能的入侵。1953 年阿富汗政府加强与苏联的关系,莫斯科向阿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军事、经济援助和外交支持。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因此加强了对阿的援助。1978年以前,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的阿富汗与东西方同时保持着平衡的关系。

1978年,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政变,建立亲苏政权,结束了中立外交的传统。但阿富汗人民将该政权视为非伊斯兰的苏联傀儡,开始了一场广泛的反政府武装斗争。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这场斗争又演变为一场空前规模的全民抗苏战争。1989年苏联撤军,阿富汗内部矛盾开始表面化,这些矛盾涉及意识形态、部落、民族、教派及领袖个人,国家陷入连年内战,并接纳了国际恐怖主义势力,阿富汗从此演变为对欧亚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

——摘编自黄民兴《阿富汗问题的历史根源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前阿富汗长期奉行中立外交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后阿富汗放弃中立外交传统的影响及现代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索沃战争是美国“新干涉主义”论的一次重要实践。1991129日,布什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一个宏伟的主张——建立世界新秩序”,“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克林顿政府沿袭并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全球战略思想。巴尔干半岛地处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素有“火药桶”之称。根据“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的“理论”,加之南联盟不听美国指挥,1999324日,北约秘书长哈维尔·索拉纳在布鲁塞尔宣布,由于“最后外交努力”失败,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出于政治考虑,美国不愿发动地面攻击。19996月,北约组织授权北约秘书长哈维尔·索拉纳批准对南斯拉夫实施空袭以迫使南总统米洛舍维奇就范。

——据尚鸿《从科索沃战争看美“新干涉主义”的主要特征》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新干涉主义"的特征。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苏联的目标是具体的,即占领领土。美国所追求的目标则是抽象目标或环境目标,它关心的是世界政治大环境。战后英美法苏对于欧洲的分区管制形成的“四大警察”理念是一种追求“双赢”的理念。而根据囚徒困境模型分析,安全感是达到“双赢”结果的基本要求。而战后美苏之间安全感从未存在过;不光是因为两极格局、东欧真空,更根本的是因为战后形成的两极力量不均衡,又不足以使一方完全支配另一方,因此弱的一方必然奋起而追之,而这又会导致强的一方产生更强的戒心。苏联作为极权主义国家,对美国天生就有戒心,因为其要控制信息的输入来维持政权的稳定。”所以,罗斯福的大国合作之梦从来就没有实现过,美苏最终还是从合作走向了对抗。

——摘编自袁茵《论冷战的起源——虚假均势、集权主义政体与冷战的爆发》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出现众多问题,如资本的配置正在向那些具有资本垄断权利的国家集中;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之间内部贫富失衡问题严重;一些国家主张的所谓民主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民主意义,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动乱;全球面临的生态平衡挑战非常严重等。随着美国霸权在国际体系中不断衰退和新兴经济体的陆续崛起,全球治理由霸权时代的垂直结构逐渐趋于扁平,一元化治理由于国际权力的不断分散开始走向多元的全球治理模式。

——摘编自刘长喜、毛博《全球治理之殇与中国方案》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冷战格局下中国外交新思维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分析当前全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指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2022-10-26更新 | 33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美苏冷战产物的北约自成立至2010年先后进行了5次扩充,其扩充的基本轨迹是势力范围东移。美国有官员曾预言,北约和欧盟的扩大将分几个阶段推进,最终将产生一个欧洲联邦。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宣告自己取得了冷战胜利,1999年,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约,北约开始向中东欧和前苏联地区拓展影响。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7国加入北约,这是北约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充。在失去比邻的波罗的海三国之后,乌克兰成了俄罗斯阻隔来自西方地缘政治压力的最后一道防线。乌克兰本身长期摇摆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从其自身考虑看,一是俄乌如果发生冲突,可能自身难保;二是乌克兰发展比较落后,想要改变现状,走出困境。北约不断东扩严重挤压了俄罗斯的安全空间。尽管莫斯科发出了不满和带有威胁意味的信号,但华盛顿却并不掩饰将继续扩张北约的计划。

——摘编自周琦《北约东扩对俄罗斯的影响及俄罗斯的应对之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约不断东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北约东扩产生的影响。

9 . 材料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34月发布的《2012年美国的人权纪录》统计,美国是冷战结束后对外发动战争最频繁的国家。2001--2011年,每年约有1.4万至11万名平民死于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2014--2016年,美国空袭伊拉克7258次,空袭叙利亚5828次,共导致约6000名平民死亡,并制造了生态灾难,致使伊拉克战后儿童出生缺陷率“惊人增加”。美国专家罗伯特·基欧汉所说:“强国总是寻求建立一种有利于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亚洲人口多,消费力强,资源丰富;中东位处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接合地带,地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亚洲和中东自然成为美国频繁发动战争的主要战场。

——摘编自袁源《上战后美国发动的十三场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频繁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美国频繁发动对主权国家侵略战争的影响。
10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在一超独大的局面下,凭自己的意志发动或者介入局部战争的频率增加,蔑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联合国作用的行为时有发生。从1998年美英发起“沙漠之狐”的空袭伊拉克的行动,到1999年3月开始的北约空袭南联盟行动,美国及北约都绕开联合国对主权国家使用武力;而2011年利比亚战争期间北约对利比亚的空袭,则超越了联合国有关划定禁飞区的授权,同样蔑视联合国的权威。局部战争中,西方因素特别是美国因素的加强已经构成了对国际秩序和联合国权威的重大威胁和挑战。

——摘编自王明进《局部战争多重危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冷战结束后局部战争频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结束后局部战争的危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