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1840年2月20日,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曾指令赴华全权大臣:“你们应记住:女王陛下政府不想为英国臣民获得不同样给予其他每个国家臣民的任何专有贸易特权。”鸦片战争后,和这一认识直接有关的是
A.美国攫取了在华领事裁判权B.英人享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
C.清政府固守华夷有别的观念D.清政府成为列强在华的工具
2 . 海关设在开放口岸,是一个国家对输出入国境货物的监督管理和征收关税的行政机关。近代中国海关,是在列强争夺中国权益的半殖民地时代产生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地点与年代一览表

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
上海1854芝罘1863秦皇岛1902
广州1859琼州1876江门1904
汕头1860芜湖1877长沙1904
福州1861温州1877安东1907
镇江1861蒙自1889满洲里1907
宁波1861沙市1896海拉尔1907
天津1861杭州1896齐齐哈尔1907
九江1861苏州1896哈尔滨1907
厦门1862梧州1897长春1907
汉口1862腾越1900奉天府1907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1)概括指出晚清中国海关设置的空间演进特征,并说明成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海关设置产生的影响。
3 . 1841年,看到英军炮火几乎炮炮皆准,参赞大臣杨芳认为其中定有邪术,他竟想出一条“以邪破邪”的妙计,遍收民间马桶,载于竹排之上,抵抗英军进攻,结果惨败。这反映了
A.国人反侵略斗争的开始B.清朝官员的愚昧无知
C.中英军事力量对比悬殊D.天朝上国观念的改变
2021-05-0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鸦片战争前,外商与海关几乎没有“直接的往来”。按照《南京条约》的规定,“外商就和海关发生了直接关系,并且在每一个步骤上都有保护”。这表明,《南京条约》
A.赋予了外商大量权益B.调整了中国海关制度
C.密切了中英间的交往D.使中国大门被迫打开
5 . 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道光帝起初并不愿意订约,但虽“愤闷(懑)莫释”。也“不得不勉允所请,藉作一劳永逸之计”。在他看来订立条约是中国“相待以诚”,“从此通商。永相和好”,对方“亦应以诚相待”。这反映了清政府
A.具备近代国家主权观念B.极力维护天朝大国心态
C.主动抛弃闭关锁国政策D.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