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1843年11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指示赴中国的使团:“您的目标应是为法国的航运和贸易获得相同于英国的一切利益。”此时英国在中国已获得的“利益”包括
①政府有一名公使长久驻节北京
②由驻华领事对侨民实行司法管辖
③在中国东南五个重要口岸通商
④商船在长江各通商口岸自由航行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 . 1845年上海道台宫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其条款称:“本道兹依据条约,顾全地方民情,斟酌地方情形,决定将洋径派以北,李家场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以为建造房舍及居留之用。”这一材料主要体现反映
A.清政府外交趋向近代化
B.上海英租界的建立
C.清廷沦为“洋人的朝廷”
D.地方官员擅权误国
4 . 1901年,美国公使承认说:“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恶棍、流氓”。他们用来庇护的依据是
A.开放通商口岸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
5 . 某中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历史,以下认识中,符合全球史观的是(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
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它使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
6 .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2016-11-18更新 | 828次组卷 | 99卷引用:2016届福建省晨曦、冷曦、正曦、岐滨四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7 . 近代中国社会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被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
B.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C.中国完全受制于西方列强
D.既有封建主义,又发展资本主义
2016-11-18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2016-11-18更新 | 1093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3届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