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1 道试题
1 . 下列两幅图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通商口岸示意图。通商口岸开辟的变化,反映出这一阶段 ( )
A.中国领土主权一步步遭到破坏B.西方列强完全垄断中国进出口贸易
C.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 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
A.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
B.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
D.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
3 . 清朝谈判大臣对鸦片战争后某一条款的订立颇为得意,认为把清政府最担心的麻烦——诉讼推给外人处置,有使中英之间的商务矛盾不至于上升为两国间武力冲突的好处。该条款涉及
A.割让香港岛B.领事裁判权C.巡查贸易权D.关税协商
2016-11-27更新 | 191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4 . 1863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制定了管理海关的相关章程,对海关内部用人、行政等作了详细规定。这表明
A.中国贸易自主权丧失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
C.洋务运动已正式展开D.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
5 . 香港歌星张明敏以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江南北,歌中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洋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
A.鸦片战争前后
B.甲午中日战争前后
C.辛亥革命前后
D.五四运动前后
6 .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结果,原本没有与清政府签类似条约的英法等列强也纷纷在中国开设工厂,其依据是(     
A.领事裁判权B.军舰巡查贸易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
7 . 近代诗人褚维垲在诗中说:“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骎骎自海达长江,惟所欲为无不可。”对该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御园火”是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五口通商”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
C.该诗描述了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该诗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8 . 道光帝对签订《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其平行理可以通融;贸易之所,前已谕知耆英,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由此可知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
A.平等外交思想B.屈辱外交思想
C.传统夷夏思想D.殖民外交思想
9 . 近代中国社会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被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
B.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C.中国完全受制于西方列强
D.既有封建主义,又发展资本主义
2016-11-18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2016-11-18更新 | 1093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3届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