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1841年广州三元里抗英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不能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出处记述
《中西纪事》五月三十日,英军撤,三元里等乡数千人,中途设伏,歼敌百余,围困英军,义律请知府余保纯弹压,民众渐散。
《鸦片战争档案史料》靖逆将军奕山上奏:五月三十日,英军焚掠三元里,义勇与之相战,斩英军先锋霞毕及兵弁10余人。
《夷氛闻记》英军暴行,三元里九十余乡聚众数万拒堵,英军出战,民众佯退,诱至牛栏岗围歼。义律求救于余保纯弹压,民众始退去。
《南海县志》五月三十日,英军前来报复,民众十余万与之相战,斩其头领,歼敌数百。

A.三元里乡民五月三十日首先集结
B.英军在与民众交战之中遭受损失
C.乡民战果有限且缺乏既定的战术
D.余保纯劝解弹压是民众撤退原因
2 . 下表为从上海进口(靠港)的外国船只数目及货物载重表,表中数据反映出
年份进口船只数目货物载重
184444艘8534吨
1849133艘52547吨
1852182艘78165吨
1855437艘157191吨

A.西方加速资本输出
B.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C.列强开埠通商意图
D.上海航运国内领先
3 . 材料一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1) 概括材料一中乾隆帝的“世界观”
材料二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南京条约》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马关条约》


(2)比较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条约内容有何相同之处?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分析两则原文的最大不同之处。
材料三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摘自费正清《剑桥晚清史》


(3)据材料三,评价关于近代中国条约体系的观点。(任选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与美、英等国已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同盟国,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大为提高。中国加紧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活动。1942 年 3 月,新任外交部长宋子文向美国政府正式表达了中国希望立即废除旧约,改订新约的要求。由于中国政府的主动姿态,并且为了争取中国继续坚持抗战,美、英两国经过反复磋商后,决定采取一致行动,分别与中国谈判废约。1943 年1 月11 日,中美、中英分别签订条约,废除了在华治外法权和一些特权。                                        

——摘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4)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归纳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2017-10-14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4 .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从各省调兵25万增援东南沿海,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
命调时间调出省兵数调往方向
1841年1月5日贵州1000广东
1842年3月24日甘肃1000浙江
1842年6月1日山西1000江苏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
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D.清朝战和不定指挥失当
5 . 下表清朝官员曾与外国使者拟定一条约草案,该草案达成于
中国割让香港,但中国得在香港设关收税;赔款六百万元,五年交清;中、外官吏平等;广州恢复通商。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2017-12-1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德清县、安吉县三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1852年广州与上海几种主要英国商品进口数量比较,你认为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商品种类(单位)广州上海广州比上海
羽毛纱(万匹)2.259.99-7.74
粗咔叽(万匹)12.3117.85-5.54
呢绒(万匹)4.759.13-4.38
印花布(万匹)38.2461.48-23.24
平织布(万匹)380.07748.61-368.54
铁器(万担)1.2311.79-10.56

A.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7 . 下表反映的历史现象源于晚清1843-1847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
年代1838—1842年1838—1847年
英国制造品输华值8824952090406

A.开放通商口岸B.划定使馆界
C.支付巨额赔款D.实行“门户开放”
8 . 下表为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输出货物总值的统计情况表,表中反映的现象
时间(年)
1842
1844
1846
1848
1850
1852
1854
输华货物总值(万英镑)
96.9
230.5
179.1
144.6
157.4
250.4
100.1
A.导致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开始出现逆差
B.刺激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
C.是中国实行关税保护政策的必然结果
D.表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仍无变化
2017-02-04更新 | 21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7届甘肃省武威市二中高三上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9 . 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6.54%
5.72%
印花布

14.25%
4.98%
棉纱

6.94%
4.86%
A.中国海关关税自主权逐渐丧失
B.中国传统棉纺业受到严重冲击
C.中国日趋沦为西方的原料基地
D.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0 . 下表是19世纪中期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其中导致1844年进口猛增的原因是
年代18421844184618481850185218541856
正当贸易货物总值(万英镑)96.9230.5179.1144.6157.4250.4100.1221.6

A.鸦片输入的减少
B.自然经济的解体
C.列强夺取了政治经济特权
D.5%的低关税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