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     
A.中央集权受到威胁B.因循守旧阻碍革新
C.清廷政府财政困难D.君主决策随意独断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清末,汉口、上海、福州、宁波等地颁布章程或告示,禁止制贩假茶、劣茶。在上海,江海关要求各洋商在沪购运绿茶时, “秉公抽提,各该号茶商均以化学实验,如再验有滑石、白蜡等粉渲染、欺伪各弊,即将该号箱茶全数充公严罚”。这可用于说明(       
A.茶叶成为中外贸易主要商品
B.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
C.中国茶叶生产实现了工业化
D.茶叶品质影响中外贸易
2024-03-24更新 | 9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七)历史试题
3 . 有西方学者认为:中国近代产生的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的原因是中国人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与灾难性战争中受到刺激的两种情绪碰撞的结果。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近代中国排外复仇情绪比较强烈B.掩盖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真正动机
C.闭关自守政策导致商品流通受阻D.中国朝贡外交体制引起列强入侵
4 . 买办阶层是近代中国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兼有洋行雇员和独立商人身份。据统计,1842-1894年买办阶层收入扣除消费后的积累资金达到2亿两,其中1亿两交存于外商企业,0.95亿两投资于外商企业、城市地产、商业和银钱业。这一现象(     
A.加速了晚清统治的覆灭B.凸显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
C.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D.体现了外国资本在华的主导地位
2024-01-19更新 | 9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现象符合第三次商业革命的是(     
A.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B.商业资本积聚和工商业市镇兴起
C.逐渐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
23-24高二上·云南楚雄·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签订后,英方代表感叹道:“所拟的尺度……对于进口商,竞比商人们本身所敢于提出的,还要更加有利一些。”该言论从侧面反映出(     
A.清廷主权意识的淡薄B.鸦片贸易实现了合法化
C.朝贡贸易传统的延续D.中国主动适应世界市场
2024-01-17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月考试历史试题
7 . 鸦片战争后,商埠的开放成为中国近代口岸城市兴起的契机。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由广州一口贸易变为五口通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除开放沿海一系列口岸以外,又增辟了长江流域的沿江口岸。由此可见,近代中国口岸城市的兴起(     
A.是欧美列强殖民侵略的产物B.使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D.为民主革命转型提供了条件
2022-12-28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所谓近代社会文化思潮,是特指在中国近代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特定的阶级、阶层、集团的社会心理、人文观点及其意识形态的总和。从近代社会文化思潮的历史变迁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形成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各种文化思潮,无不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都是近百年中国社会矛盾深化和人民革命斗争深入的产物。由于社会进程的复杂多变,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产生于这块社会土壤中的文化思潮呈现出社会转型期的突出特征。

——摘编自刘爱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思潮的演变及其特征》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9 . 《南京条约》签署后,某英国画家“受命创作”《南京条约签订图》。画中签约双方平等洽谈,右下角绘有“永远和好”的中文字样。后来,该画广为印行。其意在(       
A.掩盖英国的侵略行径B.扩大对华商品输出C.打开中国艺术品市场D.客观再现历史场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启动,一般是国家的内部因素和外部世界的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会起作用。诚如章开沅、罗福惠等专家指出的:“挑战来自外部,如何回应挑战则多取决于内部。而各种回应方式的效果如何, 又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所致。消极的回应会越来越受制于外部因素,积极的回应却能较多地抵制或克服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他们认为,讨论中国早期的现代化状况,必须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着手。他们不同意中国“早期现代化迟滞或受挫的主要原因在于内部”的观点,而同意“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有效动力在于内部”。

——摘自吴松弟等《港口—腹地与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的变迁》

当代学者对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道路有不同的阐释。概括当代学者对中国现代化发展动因的观点并予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清晰)

2024-03-21更新 | 9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名校教研联盟2024届高三2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