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22-23高三上·福建宁德·期中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史的“沉沦”与“上升”

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向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沉沦”,直到北洋军阀时期,“深渊”到了“谷底”,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来说,这个时候面临的主要是“沉沦”。虽然,这时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方面,存在着积极的、向上的“上升”因素,但相对于社会“沉沦”主流来说,它是弱小的。北洋军阀往后,直到20世纪40年代,中国逐渐走出“谷底”。此时,随着新的经济因素不断成长、壮大,随着新的社会阶级的出现,人民群众、社会精英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的日渐觉醒,虽然“沉沦”的因素仍然存在,但社会向上的、积极的因素逐渐发展成为的主流因素,历史发展呈现出“上升”态势。

—摘编自张海鹏、翟金懿《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中国近代史“沉沦”与“上升”的阐释。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中国近代史的一个时段,围绕“沉沦”与“上升”主题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论题需涵盖“沉沦”与“上升”两种态势,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为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西方侵略者采取的措施有
①控制中国海关          ②强迫清政府增开更多的通商口岸
③私自设立工商企业   ④获得内河航运、内地通商等权利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2-05-28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22届高三5月第三次选考科目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3 . 近代以来,列强在通商口岸纷纷建立租界,成为“国中之国”,严重破坏中国主权。北伐战争期间,国民政府成功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汉口、九江英租界开始出现于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021-12-1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认为,康熙年间东北是大东北、全东北,而咸丰以后的东北成为半东北、残东北。下列条约可以支持该观点的是
①《尼布楚条约》   ②中俄《北京条约》
③中俄《改订条约》   ④《辛丑条约》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1-11-0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市2022届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下图所示现象
A.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仍在继续实施B.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
C.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成效显著D.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
6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立即收回香港主权,但从来不承认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不包括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展拓香港界址专条》D.《天津条约》
7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英在续订条约时,英国明确要求在条约中写上“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等字样,英国的这一要求可以看出清政府
A.已经具备了近代外交意识
B.已经放弃了华夷之间的藩篱
C.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D.中国文化中心主义的根深蒂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