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供销社这个具有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经济产物,曾关乎着每个家庭的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供销社:时代的烙印

木柜台、玻璃橱、五花八门的商品……这是上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一个典型的供销社场景。每天凌晨,养殖户们把猪肉运到供销社门口,售货员确认好肉的重量后,把肉搬上摊位……待一切准备就绪时,外面早已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人,大家都高举着肉票,身子一个劲往前倾,唯恐少了自己那份。每天都有小孩跑到供销社里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各种零食。然后在某一天,父母终于经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到柜台前给他买一颗糖果,或者一块糕点,孩子就像是捧着宝贝似的,迫不及待地跑出去炫耀一番,那种幸福感停留的时间可远远长过糖果的甜味。

在那个物资紧缺的时代,供销社几乎就是人们获取物资的唯一途径。而且只能是凭票购买,买粮要粮票,买肉要肉票,就连买烟都得需要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物资也开始丰富起来,慢慢地,大家不用再凭票买东西了。1988年之后,随着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各类商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供销社的辉煌时代终结。



结合史实,对新中国成立后供销社的兴衰进行阐释。
2023-07-1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949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占中国工业总产值比重表
产品原煤烧碱电动机棉纱棉布火柴卷烟面粉
比重28.3%59.4%79.6%46.7%40.3%63.4%80.6%80.4%79.4%
据上表推知,当时(     
A.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实施效果明显
B.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有益补充
C.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迫在眉睫
D.限制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必要性
2023-06-21更新 | 4679次组卷 | 32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8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为1949—1952年东北地区推广新式农具时的若干现象。这反映出(     
现象1尚志县北川村的3户单干户贷到新式农具后便自发组织起来共同耕种,他们说:“我要单干没工夫侍弄。这点地用新农具不值当。现在大家搭伙了”。
现象2克山县民主村刘东海小组没有铲蹚机,怕天早没活做,下雨铲不过来,小组散2了伙,各干各的,小组负责人刘东海表示:“来年说什么也得弄两台铲蹚机。若不小组都没法领导了。
现象3海伦县十七区禄生村王永珍互助组为了使用新式农具,由6户增加到11户。
A.农业机械化初步实现B.农民积极响应新中国土地改革
C.社会主义改造经历曲折D.生产力提高促进生产关系变革
2023-05-30更新 | 342次组卷 | 9卷引用:第二单元专题注重史学素养,凸显学科特色-02时空观念-【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4 . 1950年6月中央政府决定拨款修筑成渝铁路。为了加快筑路速度,在原有军工筑路的基础上,又投入民工2.8万、失业工人1.9万,修筑所需的钢轨、道钉等器材主要委托重庆的公私厂矿加工。据此可知,成渝铁路的修建(     
A.改变了西南地区交通落后的状况B.有助于成渝地区经济恢复发展
C.开启了“一五计划”的建设局面D.使国营经济成分占据主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1年,面对农民需要出售土产的需要,中共中央发出组织和建立供销合作社的指示,“除尽力建立国营贸易并组织私商来推销土产外……应放手地普遍地在推销土产的基本要求之下来组织新区农村合作社,而不必过分小心……”。这一举措表明(       
A.政府政策的灵活性和务实性B.农村生产关系改造的必然性
C.发展农村经济成为工作重心D.工业化建设条件的日趋成熟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代下的竞赛热潮”

1950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全国广大工人阶级都应积极动员起来,开展大 规模的群众性劳动竞赛;1951年2月,中央农业部发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爱国主义丰产运动”的号召。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创新记录运动、丰产竞赛运动等。
60年代前期,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新,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开展新一 轮“比学赶帮超”群众性竞赛活动,主要目标由提高劳动生产率到提高技术水平,技术革 新和技术竞赛运动掀起新高潮。同时,进一步在工业部门中开展以支援农业、增产日用品等为核心的增产节约运动。
80年代以来,劳动竞赛不断改革创新。竞赛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竞赛内容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赛奖励注重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2000年,中华总工会提出把增强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抗御风险能力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赛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

——摘编自欧阳恩良王建超《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竞赛的历史考察》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不同时代的“竞赛热潮”进行简要阐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面对严重的就业问题,北京市成立了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于1950至1952为多人介绍职业,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向3000多人提供转业训练且大部分实现就业,还组织失业工人开展生产自救、还乡生产等活动。这一系列举措(     
A.构建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B.践行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增进了民众对政权的认同D.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日中国作为一个现代主权国家,是1640年代至1940年代这段更为晚近的国家转型过程之累积的结果。中国的国家转型是一个连贯的历史过程,包含如下三个关键环节:其一,将中国以汉人为主体的原初型族群国家,再造为一个多族群的疆域国家;其二,再将中国由一个自居于周边各国之上的疆域国家,重构为一个近代主权国家;其三,将中国由一个军事上和行政上非集中化的国家,经过重建和整合,改造为一个高度集权、统一的现代国家。这三个环节在历史层面和逻辑层面都是紧密联系的。每一环对于缔造现代中国均不可或缺,并且,如果不放在长达三个世纪的国家转型过程中加以审视,就无法充分理解。这三个步骤中的每一步,在现代中国的成长过程中,都是至关紧要的突破。

——据李怀印《现代中国的形成(1640~1949年)》整理


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作者关于现代中国形成的观点,并运用17世纪晚期以来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建立新中国以前就多次声明,新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并不只是发展与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关系,而是发展与一切国家的贸易关系。在这一背景下,新中国以苏联和东欧国家为对象的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以中苏贸易为例,1950年中国与苏联的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仅为26%1951年上升到61%1953年更上升到70%。与此同时,新中国大力发展同亚非国家、地区的贸易关系,从1951年起,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亚非国家所占的比重已超过了西方国家。1952年至1954年,新中国通过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和日内瓦外长会议两次重大的国际活动,在对西方国家的贸易关系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朝鲜停战后,周恩来在接见外国代表团来访时反复强调发展双边贸易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新中国还注意积极发挥私商的作用,组建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大力拓展民间贸易。至1952年底,与中国签订贸易协定、协议合同的有英国、日本、法国、智利、联邦德国等13个国家,总值达2亿美元以上。1955年,中国对西欧国家的贸易额比1952年增长了3倍,其中对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瑞士的贸易额增长幅度尤为显著。

——摘编自李文《新中国成立初期涉外经济领域的主要思想和政策主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对外贸易的意义。
2023-04-04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51年的华北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上,劳模曲耀离的种棉经验得到展示和推广。曲耀离在受邀参观展览会后说:“从前只想棉花摘得多,卖得钱多。没想到不把棉花卖给国家,工厂就不能开工,工业生产就要受到损失。”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以用来说明(     
A.工业落后面貌得以改变B.新民主主义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C.物资价格暴涨局面结束D.生产与爱国相结合的社会风尚
2023-03-31更新 | 482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下关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