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

年份

粮食总产量/万吨棉花总产量/万吨上交农业税/亿元

1950

13213

69.2

19.1

1951

14369

103.1

21.69

1952

16390

130.4

27.03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三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原因,说明农业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3)材料三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2019-08-1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智能测评与辅导-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 . 阅读下表,为解决表格所示的问题,新中国
1950—1953年粮食需求量和产量统计表(以1950年为基数100)
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
粮食需求量100147228350
粮食产量100117128154

A.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B.鼓励实施公私合营
C.全面推行土地改革
D.快速完成经济恢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拥有土地的农民“有权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这一规定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无法适应后来工业化开展
C.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度
D.为三大改造奠定物质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5年万隆会议后,西方国家将数百亿美元从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地转入香港银行,香港的银行家不得不将沉积的资金以极低的利息贷出。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向毛泽东和中央提出了利用香港银行的国际游资引入国内建设的想法,毛泽东表示赞同。毛泽东意在
A.打破对外经济交往的孤立局面
B.重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合作
C.创造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条件
D.缓解大跃进造成的经济困难
2019-05-16更新 | 671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课时专项训练(选择性必修一)-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49年5月28日,人民币兑换银元的比价约为100:1,到6月8日非法市场上的比价已上涨到2000:1,银元猛涨刺激物价攀升。反动分子叫嚷:“解放军可以打进上海,人民币则进不了上海。”据此可知
A.国民党势力依然控制着上海
B.人们对银元有盲目的依赖感
C.人民币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
D.不法投机商制造混乱威胁政权
6 . 新中国土地改革后的农村,很快出现了买卖土地、雇佣剥削、放高利贷等现象。据此可知
A.土地改革没有改变我国土地所有制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理由更加充分了
C.地主阶级在农村的统治正逐渐恢复
D.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7 . 1950年颁布的《土地改革法》第一条总则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表明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B.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C.废除封建土地制度D.适应“一五”工业化需要
8 . 据统计,1949~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5倍多。这一现象
A.反映了土地改革过程的曲折性
B.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C.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
D.说明农村城镇化的效果显著
2016-11-27更新 | 463次组卷 | 25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9 .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规定:没收地主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这说明当时的政策是
A.联合地主阶级B.消灭私有制
C.搞合作化经营D.保护工商业
10 .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整农村生产关系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满足农民土地要求D.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2016-11-27更新 | 870次组卷 | 15卷引用:岳麓版2018届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