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0年春,政务院规定:“除批准征收的地方税收外,所有关税、盐税、货物税、工商税的一切收入,均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使用”,“各地国营贸易机构业务范围的规定与物资调动,均由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统一负责”。此举旨在
A.借鉴苏联模式,建立计划经济B.增强财政力量,确保经济稳定
C.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协调发展D.改变各自为政,树立中央权威
2022-06-07更新 | 1066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刘少奇在1948年12月写的《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提出:新中国的国家经济是无产阶级手中的基本工具,而合作社是劳动人民的集体经济;只有国家经济而没有合作社,国家经济就无所作为;只有合作社而没有国家经济,合作社就要走资本主义道路。据此可知
A.中共在提前酝酿两种经济形式的整合
B.内战时期党的民主政治建设成果斐然
C.国共两党两种政治前途的较量很激烈
D.新中国三大改造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2022-05-31更新 | 32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临门一脚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2年初,美国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利用空投细菌武器和释放感染病毒的毒虫等方式,对朝鲜北部和中国部分地区实施细菌战。如图为时人创作的宣传画(画中字:“人人防疫,粉碎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该作品
A.体现了新中国医疗卫生的完备B.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基本风格
C.响应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D.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2022-05-31更新 | 31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的农村和农业经营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无偿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消灭地主阶级,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的。经过土地改革,全国3亿多农民分得耕地等生产资料。消灭了剥削制度,农民成为独立经营的小生产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

为了使个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需要将有限的农业资源集中到国家手里;中共中央提出农业合作化的方针。到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加入农业合作社,实现了由土地私有基础上的个体经营向土地公有基础上的集体经营过渡,在农村中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编写组《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是还有两亿多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在中共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来。农民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具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农民生产的产品“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它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积极性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因而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为中国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自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
2022-05-30更新 | 483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图为连环画《证券大楼的战斗》描绘的建国初期发生在上海街头的一幕。它体现了当时上海人民渴望
A.统一财政经济B.稳定市场物价C.没收官僚资本D.缓解经济危机
2022-05-27更新 | 257次组卷 | 3卷引用:名校联盟山东省优质校2022届高三毕业班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1950年7月,新中国贸易部召开全国进出口会议,决定采用国家和私人互相补充、公私兼营等灵活多样的外贸形式和方法,把进出口商品统一协调领导起来。这反映出当时
A.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存在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至关重要
C.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D.社会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
2022-05-25更新 | 391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考全真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50年11月6日,全国总工会号召全国工人展开“爱国主义生产竞赛”。据统计,截至1951年3月底,全国参加竞赛的厂矿企业超过2810家,职工人数多达223万余人。在此过程中,涌现出马六孩等一批劳动模范。这一运动的开展
①有利于新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②激发了人民经济建设的热情
③加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物资保障
④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5-16更新 | 32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48年11月3日,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成立,随即便派出军事代表,对军、警、财、经、后勤、铁路等系统进行自上而下的接收,这是决定沈阳转为人民城市的基本关键。到5日,即全部接收完毕,工厂复工了,学校复课了。这说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B.重视解放区的基层政权建设
C.积累管理和建设城市的经验D.培养大量的治军治国的人才
2022-05-14更新 | 221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11月,列宁提出了实行以公社、劳动组合耕种制,农民协作社为主要形式的共耕制,认为它是“振兴农业,改进农业。节省人力以及同富农、寄生虫和剥削者作斗争的手段。”向共耕制过渡成为这一时期苏俄解决土地问题的核心内容。192112月,在列宁的倡议下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土地政策的下列原则:(一)毫不动摇地保持土地国有化;(二)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三)给农村居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根据这一原则,192210月苏俄通过土地法典,废除了以前实行的一切土地法令,重申土地上一切建筑物、作物和其它财产都是农民不可剥夺的个人财产。这一土地政策为苏俄找到了一条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有效途径。列宁后来回顾说:“农民不是用空话,而是用实际行动,表明他们愿意帮助并且在帮助已经夺得了政权的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

——摘编自许蓉《列宁关于解决苏俄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思想》

材料二   1950年冬开始,党领导广大新解放区进行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约7亿亩土地。

19519月,党中央制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195312月,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在这两个决议的指导下,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稳步前进。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主要是发展农业生产互助组。19539月,进入以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主的阶段。1953年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后,出现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引发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经过反复权衡,195310月,中央中央作出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的决定,接着实行油料的统购和食油的统销。1954年又实行棉花的统购和棉布的统购统销。此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步伐加快。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8-1922年苏俄土地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土地制度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苏两国调整土地政策的依据。
2022-05-13更新 | 360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周恩来在1950年春的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的地主富农占中国农村人口的10%;地主对土地占有关系经常发生变换,利益关系盘根错节;地主的社会关系牵涉面广,实行土改必然震动许多阶层的人,社会影响巨大。周恩来旨在强调
A.农村土地改革的复杂性B.消灭地主阶级的紧迫性
C.协调城乡关系的必要性D.确立公有制度的必然性
2022-05-13更新 | 22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