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3 道试题
1 . 2010年,为庆祝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中国在印度举办“中国节”,印度在中国举办 “印度节”。下列事件与中印关系直接相关的是
A.《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016-11-18更新 | 10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卷
2 . 胡锦涛主席的“和谐世界”理论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也是对新中国建立以来外交工作的经验总结:以下外交政策和方针有利于建设和谐世界的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②“求同存异”方针③“一边倒”④不结盟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16-11-18更新 | 7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9月月考历史卷
3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注重同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主要是为了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B.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扩大国际影响
C.推动国际经济合作,构建和谐世界D.争取和平环境,推动经济建设
4 .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互不侵犯D.反对霸权主义
2016-11-18更新 | 10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甘肃省康县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5 . 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C.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D.推动了中国与苏联建交
2016-11-18更新 | 7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甘肃省民乐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列强商品的涌入,非洲各地原有的手工业、冶炼业进一步受
到摧毁,而机器制造业几乎是空白。单一作物制或矿产制的推行,更使非洲经济具有极大的依附性。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每当一个非洲国家取得独立,中国政府立即予以承认。从1956年到1965
年,中国先后同19个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同几内亚、加纳等许多国家签订了友好条约和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回答:
(1)归纳材料一反映的非洲殖民地经济的特点。结合相关历史知识简要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发展与非洲国家外交关系的原因。指出20世纪50-70年代中非友好合作的主要作用。
7 . 5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有 ①17个国家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②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③在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地位参加的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⑤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2016-11-18更新 | 2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8 . 周恩来堪称共和国外交的奠基人,他曾以矫健的身姿活跃在世界外交舞台上。下列中国的外交政策由周恩来首次提出或阐发的是
①“一边倒”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求同存异”方针                                 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
9 . 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度与我国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两国的交往源远流长。早在秦汉时期中印两
国就有往来,隋唐时期交往就更为频繁。孟加拉、印度半岛东西两岸,经常有中国商
船泊港;印度的商船也经常到广州、泉州来贸易。唐朝输往印度的商品有麝香、丝织
品、瓷器及铜钱等。从印度输入的物品有宝石、珍珠、棉布、胡椒等。在唐代中印文
化交流史上,两国的佛教徒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的两位高僧……。
材料二:马克思针对英国侵略印度的结果断言:“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
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
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材料三:……从1949年,印度成为第一个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开始,
两国进入“蜜月期”。1954年10月,尼赫鲁
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临别之际,毛泽
东以《离骚》中的词句“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心相知”相赠,被传为中印友谊
的一段佳话。
——《南方周末评论:龙象相邻--中印关系历史
与现实》
材料四:独立后的印度政府为把印度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强国,实行了具有本国特
色的发展模式: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宏观管理机制,现代工
业与农业结合的经济模式,现代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的发展战略,利用国外资源与自力
更生结合的发展方针等。经过了几十年的实践,印度经济模式虽然存在着问题,但获得
了一定的成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印度开始以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再一次证明了具有印度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大
促进了印度经济实力的增长。
——李大薇《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唐朝时印度称谓叫什么?材料中所说的“两
位高僧”是指哪两个人?分别说明他们对中印文化交流的突出贡献。
(2)据材料二,说明英国在印度要完成的“双重使命”的涵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
识说明这一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4年中印关系史上取得的最重大成果是什么?有
何重大意义?
(4)据材料四,改革后的印度经济体制与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形成
这一相同点的根本原因何在?从中,我们得到了什么重要启迪?
2016-11-18更新 | 11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一中201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