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万隆亚非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一讲话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标志着新中国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
D.体现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 . 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
A.阐述了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内涵B.运用了求同存异的东方文化精髓
C.开始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D.体现了西方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
2020·浙江·零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外交就①从“中苏结盟”到“不结盟”②从“因营周边”到“人舞国际”③从“一边倒”到“求同存异”④从“团结亚非”到“跨洋握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0-08-27更新 | 282次组卷 | 7卷引用:第四单元综合卷-【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5年,针对万隆会议上某些国家提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用的词汇”的言论,周恩来说:“有人不喜欢‘共处’这个词,那好,我们可以用《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相处’这个词。”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外交
A.以联合国为中心B.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C.以广交朋友为宗旨D.具有灵活性和务实性
2020-08-26更新 | 676次组卷 | 20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一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能力提升)
5 .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 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中苏建交
6 . “顾全大局的克制,谋求团结的诚意,求同存异的耐性,再加上恰如其分地揭露和反击,这一切为会议排除障碍获得成功打开了道路,也使周恩来受到各国代表的普遍景仰和尊重。”这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A.打破了美国等孤立中国的意图B.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C.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实事求是D.与不结盟运动的精神高度一致
7 . 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上,很多国家对中国不甚了解,对中国抱有敌意。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A.“求同存异B.“一边倒”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有意识地采取“不争论”的策略,不仅自己不提出容易引起争论的议题,还对指责和攻击极力避免革命性和意识形态化的回应。此举旨在
A.维护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B.树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形象
C.反对大国推行的意识形态外交D.推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2020-07-03更新 | 967次组卷 | 24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能力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954年底称:“中共可能会把会议当作宣传场所,可能会制造出一种共产党和非共产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团结的表象,以及亚洲和非洲的非共产党国家与西方不在一个阵营的表象。”与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A.美国阻挠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发挥作用
B.西方实现了扭转万隆会议议题的企图
C.亚非国家团结起来建立了不结盟运动
D.中国借助此会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阵营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联合,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
A.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C.试图去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
D.突破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2019-10-07更新 | 2263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新教材新高考)-考点0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