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9 道试题
1 . 20世纪30年代,苏联兴起了一场广大妇女志愿从事教育、文化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所谓“妻子运动”,得到了妇女们的积极响应,剩余劳动力得以合理的利用。该运动
A.适应了新经济政策的需要B.推动了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C.保障了苏联社会主义民主D.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步伐
2 . 1946年,斯大林指出:“苏维埃社会制度比非苏维埃社会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苏维埃社会制度是比任何一种非苏维埃社会制度更优越的社会组织形式。”斯大林还特别强调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的重要作用,上述言论表明斯大林
A.旨在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无意改变国家发展模式
C.抨击西方民主制的虚伪D.意在扩大苏联的影响力
3 . 1929年,苏联同西方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达70多个项目,涉及冶金、机械、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等多个重要经济部门,大量的西方失业人员也被聘到苏联工作。这反映出苏联
A.抓住有利时机发展国民经济B.新经济政策得到了继续贯彻
C.对斯大林模式进行适时调整D.与西方国家的矛盾得到消除
2021-02-01更新 | 460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据此可以推知        
A.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增速高于苏联B.“斯大林模式”造成苏联经济下滑
C.“冷战”导致了美苏经济此消彼长D.加强干预使美国走出“滞胀”危机
2020-12-19更新 | 331次组卷 | 24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9高考适应训练试卷 历史
5 . 有人认为,苏联“这件事”的重要意义在于将社会阶级中最占多数,且最富保守性的一部分,即农人阶级,予以彻底的刷新、改造,消灭富农,使其合乎社会主义化的条件。“这件事”
A.打退敌人进攻巩固了新政权B.利用市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C.整合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D.扩大集体农庄经营管理自主权
6 . 苏联的强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迅速展现出来,已没有人能把社会主义斥之为不现实的空想。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的思想开始受到称赞。苏联的存在更加能使工人免受资本主义动荡的影响。苏联取得的成就反映了
A.“计划经济”避免经济危机B.东欧各国建成社会主义
C.依靠本国的力量实现现代化D.苏联消灭了德国法西斯
2020-10-29更新 | 228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1928年,斯大林主张通过征收农民的贡税,汲取资金进而发展重工业,异见者被扣上“右倾”的帽子;1929年4月,政治局委员乌格兰诺夫提出,"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是一只能下金蛋的母鸡”。由此可知,当时的苏联
A.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B.在工业化模式上存有争议
C.忽略了市民的直接利益D.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
8 . 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这一模式表述正确的是
A.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B.尊重经济规律并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C.为夺取十月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9 . 下列不属于苏联工业化特征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以重工业为中心B.牺牲农业,发展工业
C.由国家通过“五年计划”的形式来进行工业化D.通过市场机制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10 . 1991年,中国商人牟其中把国内滞销的轻工业产品如罐头、衣服、暖水瓶等大批运到苏联,以物易物换回了四架苏联制造的大客机。这主要说明苏联
A.改革成效显著B.产业结构严重失调
C.贸易方式原始D.飞机制造业发达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