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7 道试题
1 . 英国史家霍布斯邦说:“若无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解体在先,势无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的成立在后。”又说:“发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成为一条全球性的可行之路。”依据这样的陈述,下列最恰当的解释是
A.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B.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C.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D.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2 .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由此,我们可判断出苏联完成企业转移的特点是
①战时紧急迁移                            ②以国防工业为主
③从中心区域迁往大后方               ④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⑤迁移效率高
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
2016-11-18更新 | 106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湾里区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
3 . 苏联在1925年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但到1937年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确立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欧美资金和技术的引入
D.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4 . 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策)具有开创性。纵观其发展历程,有过多次调整,耐人深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作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的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

—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材料二新经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战时遗留的危机。到1926年时苏联的农业产量已经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注:当时历史最高水平)……在1925年逝世前不久,列宁已经决定要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他认为这是通向社会主义的最佳道路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搞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的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农民所述的“新的沉重的负担”主要是由当时什么政策中的什么措施直接导致的?

(2)材料二中列宁倡导的新经济政策主要采取了哪项措施成功地解决了农业问题?

(3)材料三中毛泽东主要批评的是斯大林模式中在经济方面的哪种做法?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5 . 下表为1913—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主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变化情况。
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
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53221
机器制造业442121
拖拉机42121
联合收割机2111
电力15107432
石油232121
生铁565432
565432

据此可知,20世纪三十年代的苏联(  )
A.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B.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弊端暴露
C.迅速成为世界工业强国D.农业机械化已基本实现
2016-03-18更新 | 93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0单元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018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卷
6 . 20世纪30年代,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巍的售价仍然是1卢布。这种现象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新经济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