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在批评“左”倾反对派时,一度提出“忽视农业利益、损害农业利益,就不能推进工业”的说法。同时,斯大林也一度赞成布哈林“不搞工农业剪刀差,靠工业自身积累完成工业化”的主张。斯大林的这些主张(     
A.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有益探索B.揭示了苏联工业化成就巨大的原因
C.在实践中促成了国民经济均衡发展D.开创了利用商品和货币的过渡道路
2024-03-14更新 | 299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3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新经济政策是“被中断的”,因为斯大林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通过向群众意识中灌输“外部”和“内部”敌人形象的方式在国内营造了一种紧张的社会氛围,正是这种紧张的氛围证明了斯大林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采取非常措施的必要性。材料旨在强调(     
A.苏俄经济面临着困境B.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
C.新经济政策的重要性D.苏联工业化的紧迫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07~1913年俄国在世界粮食出口中所占份额为45%,1963年以后苏联却成了粮食的净进口国,到70年代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80年代中期,每3吨粮食食品中就有1吨是用进口的粮食加工出来的。从美国进口的粮食要比苏联自己生产的粮食便宜一半。由此可知(       
A.完成工业化的苏联生产领先世界B.斯大林模式弊端明显
C.两极格局美苏争霸逐渐走向缓和D.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2024-03-10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历史试题
4 . 苏联“一五”时期供应工人的计划储备食品按商业价格免卡零售。下表是食品凭卡和免卡每公斤售价对比情况。苏联这一举措(       

食品

面粉

植物油

凭卡价格

27戈比

1卢布26戈比

92戈比

免卡价格

2卢布

8卢布

2卢布

A.有利于增加工业建设资金积累B.推动了农业和轻工业的迅速发展
C.反映了产业发展重点开始转移D.体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31年,斯大林认为优先发展轻工业“就是自杀”,“应当实行最高速度的政策”即创造“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去发展重工业。否则,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据此推断,斯大林提出高速度发展重工业主要是基于(     
A.国家重工业基础薄弱B.服务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C.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D.维护苏联民族独立的需要
6 . 有学者指出:“我们不应忘记这样一个事实,一个落后、农业占主导、文盲占多数、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而濒于崩溃的俄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变成了各领域都实现工业化、文化普及和科技发达的强大国家。”该学者描述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新经济政策的顺利推行B.苏联模式的贯彻落实
C.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D.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某学者对二战后初期苏联几种政治力量的相关论述。可见,该学者意在阐释(     

政治力量

特征

苏维埃政府

威望空前提高。

上层人士

战时和西方有一定交往,对西方有较全面认识。

复员士兵

常聚集在酒馆议论出国作战见闻,形成“小酒店民主”。

普通民众

希望和平稳定、提高生活水平。
A.斯大林体制是战胜法西斯的根本保证B.西方和平演变策略初见成效
C.苏联已经初步具备了经济改革的条件D.和平发展成为国际形势主流
8 . 1931年夏,国际计划编制问题代表大会在阿姆斯特丹召开,苏联的计划工作经验被列为主要议题之一。苏联代表团带来的报告和资料在会上很快被散发一空。材料表明(     
A.“苏联模式”获得认可B.西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
C.资本主义制度弊病初显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备受关注
2023-12-20更新 | 2255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28年,苏联春播作物99%由人力和畜力完成。该年作物亩平均粮食产量为52.9普特,人均粮食占有量为30.6普特,均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五年的平均数。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A.缺乏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基础B.新经济政策取得的成效有限
C.农业集体化进展速度十分缓慢D.小农经济仍是主要经济形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斯大林提出,个体农民经济即使发展生产,也无法使农村经济商品化,必须把改造个体农民经济的着眼点从实现生产劳动过程的社会化,转向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化;具体办法就是把千百万闲散惯了的农户团结在社会主义工业的周围。这一观点的实质是(     
A.变革生产关系以推动生产力进步B.用市场手段加速计划经济发展
C.发展农村经济进而巩固工农联盟D.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