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发展、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7年,赫鲁晓夫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中央部所辖企业下放给经济行政区和地方管理;1961年,又把全国分为17个大经济区,设立国民经济工作协调和计划委员会直接领导;1963年,把105个经济行政区合并为47个,设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领导。由此可见,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A.体制改革步子过大操之过急
B.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责不清
C.计划管理体制得到一定削弱
D.缺乏明确思路导致前后矛盾
2017-05-19更新 | 1465次组卷 | 2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十月革命以后的40多年间,苏联工业基本按照“民族”“国防”等原则布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经济地理领域学者主张“工业布局原则只能作为工业布局指导思想”的影响下,政府逐渐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上。这一变化反映苏联
A.国际关系影响工业布局B.国际安全的危机基本解除
C.开始重视工业发展规律D.试图彻底改革斯大林模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62年,某苏联专家建议:把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利润分配的基础上,挖掘企业生产潜力,其核心思想是利润刺激。赫鲁晓夫改革措施中符合这一建议的是
A.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B.鼓励大规模垦荒种玉米
C.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
D.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4 . 勃列日涅夫指出:农业改革要“必须坚决抛弃行政命令、包办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领导者和专家的工作的做法,根除华而不实和喧嚷的表现”。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
A.把农业作为改革重点B.意识到现有体制的不足
C.政治倾向发生了转变D.基本放弃旧的经济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