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发展、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两国开始谈判缔结一系列核军控与核裁军条约,为美苏管控冲突,避免核战争,维护大国核垄断及防止核污染、核扩散等共同利益提供了法理依据。美苏两国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不断降低,直至可能在实际上被排除,都仰赖以苏联核武器科学研究中心等机构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持。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在核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上双双赶上甚至超过美国。在此期间,和平利用原子能与培养核人才又进一步促进了苏联核潜力的稳步增长,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安全与战略利益。不可否认的是,核武器几乎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战争逻辑,导致超级大国事实上的“行为谨慎规制”的产生,避免核战争成为双方的共同利益,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摘编自赵万鑫、张广翔《冷战、核军备竞赛与苏联核中心的活动——以核研究与核部署为中心》

材料二   各方重申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强调各国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容损害。各方坚定捍卫多边主义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各方愿加强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多边机制内的对话与合作,就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及时交换意见、协调立场。

各方肯定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该机构成员国有权充分参与该机构的所有决策程序,支持该机构《规约》规定的主权平等进程,支持中亚国家加入该机构相关地区小组。

——摘编自《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2023年5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核研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际格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并归纳推动21世纪国际格局新发展的积极因素。
2023-07-1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巴黎、伦敦、纽约、鲁尔的银行家和工厂主丧失了他们在俄国的工厂、投资,失去了俄国这个大市场。这引起了相关国家的不满,法国克里孟梭在议会里鼓吹“要在布尔什维主义周围装上铁幕,以防止它破坏文明的欧洲”。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签署了《布列斯特和约》,该事件“在协约国的军事策划者看来,正当德军在西线发起最后一次强大攻势的时候,在东线对德国的一切军事抵抗却发生全面的崩溃,则无异是一场灾难。”

1918年3月至11月,协约国军队先后在苏俄北方和南方港口登陆,直接进行武装干涉。12月,英国海军进入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威胁到彼得格勒的安全。在苏俄红军的英勇抵抗下,1920年初,协约国第一次武装干涉遭到失败。协约国还利用苏俄国内反动势力和周边小国,发动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武装进攻,也终归失败。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国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的原因。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为工业化的成就和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带动苏联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使苏联在斯大林逝世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此外,苏联增加了对科学事业的投资,创建了大批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所,培养了大批科研人才,创造了突出的科学技术成就。并且在全苏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培养出各类专业人才,全面促进了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吴怡冉《斯大林模式探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材料三   1953年9月,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倡种植玉米。1955年,他在中央全会的决议中指出“玉米是最高产的作物,应该在我国所有地区广泛推广”,要求到1960年播种面积至少扩大到2800万公顷……有些地区的玉米完全被冻死或干死,没有任何收成。1956年,农业丰收,这一特殊情况使赫鲁晓夫头脑发热。1957年5月,他未经中央讨论,在列宁格勒一次集会上宣布三四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在肉类、奶类和黄油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的惊人目标。这一目标遭到苏联党内一些人和经济学家的反对,也受到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的嘲笑,他却还是一意孤行。1957~1964年,苏联人均肉类产量只从37公斤增至40公斤,而美国1961年人均肉产量却有100公斤,三四年内在肉类生产上赶超美国的目标成了人们的笑料。

——摘编自唐士润《评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3)根据材料三,分析赫鲁晓夫农村改革的特点。
2023-07-1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62年9月,苏联学者利别尔曼建议运用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经济手段”代替“行政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把奖金直接同企业的经营状况相联系,“赢利率愈高,奖金也就愈多”。该建议引发了长达一两年的全国性大讨论。这一建议和讨论(       
A.促进了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B.否定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深受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D.成为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先声
2023-07-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暨高三零诊历史试题
4 . 据统计,苏联工业消费品生产1980年比1950年增长9.3倍左右。1965—1982年,苏联按人均计算的居民实际收入增加1.02倍。造成上述经济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体制改革B.苏联模式的巩固C.国际局势稳定D.社会矛盾的缓和
2023-07-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85年,苏联人均GNP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至居世界十八位。工业生产中浪费惊人,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不断下降,农业生产长期落后。为此,苏联政府(     
A.强制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推行集体化B.改革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
C.以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作为战略重心D.承认市场调节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2023-07-1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55年,苏共中央决定对农业计划的制定程序作出改变,即由过去农庄、农场从上级机关领取任务,改为直接由农庄、农场制定计划。这一调整旨在(       
A.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D.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2023-07-1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同志,您知道斯大林格勒在哪儿吗? 我在地图上找不到它了。”“没有了,再也没有了,我们失败了,白匪和资本家再一次骑到了我们的头上,如果你要追随那颗红星,去东方吧,穿越第聂伯河,翻越乌拉尔山脉,西伯利亚平原的尽头,那里还燃烧着星星之火。”“我们保卫了莫斯科,却没有保住苏联。”据此可知,这描述的是(     
A.德国入侵苏联战败B.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C.美苏全面冷战对峙D.东欧改革社会剧变
8 . 如表为1961—1975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统计表,这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年份1961—19651966—19701971—1975
社会总产值6.5%7.4%6.3%
工业总产值8.6%8.5%7.4%
A.经济政策的实施具有连续性B.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C.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被削弱D.工业始终是经济改革的重点
9 . 2022年8月30日,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去世,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吊唁,“他对改革的必要性有着深刻的理解,并试图提出他对紧迫问题的解决方案。”普京所说的“解决方案”(     
A.彻底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B.继续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C.成为了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D.受到了西方“和平演变”影响
2023-07-0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市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列宁认清了社会的基本矛盾产生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若集中一切物力财力搞建设,以共产主义的原则去调整当前国家的生产和分配,只会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脱节,带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加剧社会矛盾。列宁坚持利用商品、货币来发展社会主义,以“迂回”的方式,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贸易,打通欧洲市场,把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有条件地租让给外国资本家。

——摘编自齐枭博《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九月全会(1965年)上,苏共正式推行“新体制”,扩大企业权力,完善计划制度,缩减指令性指标,简化计划制定和监督方法。1973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广泛建立生产和科技联合公司,使管理者更接近生产,缩短从科研到生产的周期。“十五”计划期间,苏联通过了《关于改进计划工作和加强经济机制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作用》的决议,进一步把经济改革的目标指向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摘编自金挥《勃列日涅夫时期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列宁采用“迂回”方式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勃列日涅夫“新体制”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简要评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