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95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对前来访问的苏共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说:“先生,您在着手大规模改革,这当然好!我只是劝您不要操之过急。靠跳跃两步跨越鸿沟是相当难的,还可能会坠入沟中”。这从侧面反映了
A.英国对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敌视
B.西方国家大肆攻击社会主义制度
C.赫鲁晓夫改革犯了急躁冒进错误
D.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严重弊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3年—1964年,苏联农业生产增长了70%,工业生产增长了1.8倍,工人平均工资增长了约40%。这说明当时苏联
A.斯大林模式尚有影响
B.工业化推动了农业集体化
C.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D.摒弃了重工业优先的政策
3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的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其中1961一1965年是9.8%,1966一1970年为23.4%,1971一1975年则是26.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这说明当时苏联
A.农业经济呈不断发展态势
B.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农业助力
C.承受来自美国的巨大压力
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 . “他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他虽同这种制度的创造者决裂,可是他崇拜由这位创始者所创造的世界。”这里的“他”
A.用市场调节的方式管理经济
B.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以渐进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
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63年8月,赫鲁晓夫在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同声谴责南斯拉夫背离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之际,赴南访问并发表演说,指出“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赫鲁晓夫
A.决心摒弃斯大林体制发展市场经济
B.开始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
D.希望走上南斯拉夫经济模式道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31年,苏联集体农庄开始实行按劳动日计酬制,庄员报酬到年度结束时才能得到。1956年改行预付款制,年初以卢布对劳动日单价进行估算,按月预支报酬,年终结算。这一改变
A.推动了农业改革的完成
B.调动了庄员劳动的积极性
C.增强了政治改革的信心
D.解决了庄员报酬的不稳定
7 . 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国家派出2万名有大学文化水平的干部去当农庄主席,并向农村输送了12万名农庄农机师、农艺师和拖拉机手。国家大力发展农机工业,使农村拥有的机械数量成倍增加。赫鲁晓夫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援助集体农庄
B.提高农业人口的素质
C.促进农业的发展
D.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8 .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派出2万名有大学文化水平的干部去当农庄主席,并向农村输送了12万名农庄农机师、农艺师和拖拉机手。国家还大力发展农机工业,使农村拥有的机械数量成倍增加。这些做法
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扭转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提高了农业人口的素质
D.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加试题】1954年,赫鲁晓夫指出:“(苏联)许多州、边疆区和共和国的集体农庄在完成对国家的义务后剩下来的粮食,不能满足集体农庄在公共经济的一切需要。”这表明当时苏联
A.对农民征收赋税较重
B.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C.农业集体化弊端凸显
D.农村存在着粮食短缺
2018-09-25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2018-06-10更新 | 5600次组卷 | 6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一中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