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1962年,利别尔曼教授提出,用利润、奖金等手段来发展企业的生产,把盈利率作为衡量企业好坏和规定奖金多少的标准。赫鲁晓夫支持利别尔曼的观点,国家只下达给企业生产的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其余由企业自行制定,并在乌克兰的一些工厂试行。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
A.废弃了部门管理的传统模式B.推动了单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C.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经济D.利用经济手段调动生产积极性
2022-05-30更新 | 1474次组卷 | 10卷引用:专题18-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2 . 1961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上提出"两全"理论,即“全民国家”和“全民党”的理论,认为当时苏联社会阶级差别逐渐消失、“无产阶级民主正在变成全民的社会主义民主”等,该认识
A.助长了个人崇拜和集权体制B.为苏联改革提供科学指导
C.超越了苏联生产力发展水平D.符合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3 . 1964年苏联政府做出决定:对重工业企业,国家只下达产量计划和盈利计划,其他经济指标由企业自行制定;轻工业企业的产量和计划由企业自行制定。当企业完成计划时,企业可以从利润中提取奖励基金。由此可知,当时的苏联政府
A.用市场手段调节经济发展B.试图突破所有制结构模式
C.下放企业管理权给各地方D.给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2021-12-28更新 | 651次组卷 | 22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期末复习检测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4 . 在赫鲁晓夫领导苏联时期,苏联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年均10 3%,超过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美国的两倍。其主要原因是赫鲁晓夫
A.废除了斯大林的工业管理计划体制B.全面展开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
C.一定程度上扩大企业和地方的权力D.使企业在经济上获得独立自主地位
5 .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苏联多次抛售黄金换取外汇,用以采购粮食。自1975年到1988年,苏联的粮食进口量从1590万吨增长到3900万吨,为此不得不大规模向西方国家举债。这表明苏联
A.深受西方封锁政策影响B.经济体制弊端积重难返
C.融入世界市场过程艰辛D.优先保障民众日常生活
2021-09-23更新 | 356次组卷 | 4卷引用: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下)》
6 . 观察下图。由图中苏联经济增长率两次高于世界可推知
A.赫鲁晓夫突破了斯大林模式B.苏联取得世界经济大国地位
C.苏联改革曾推动了经济发展D.苏联得到社会主义国家支持
7 . 1954年,赫鲁晓夫决定在开荒地区新建大批国营农场,同时将经济困难的集体农庄改为国营农场。1958年决定大规模合并集体农庄,集体农庄数由1953年底的93256个合并到1958年底的69129个。这些措施
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突破斯大林经济模式的束缚D.超越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8 . 某学者研究苏联历史时表示,苏联的某位领导人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他真诚地相信,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斯大林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该学者所评价的这位苏联领导人最可能是
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叶利钦D.戈尔巴乔夫
2021-07-16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按单元章节训练卷(课标全国专用)-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9 . 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力争在3-4年内在肉类、奶类、黄油的人均产量方面赶上并超过美国,并要求各地党委书记向保证一年肉类增产两倍的梁赞州党委书记拉里奥诺夫学习,这一举措
A.扩大了地方发展经济自主权B.是经济新模式的重要探索
C.否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D.未能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
2021-07-12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按单元章节训练卷(课标全国专用)-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0 . 1956年,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提出,“美苏经济方面可以和平竞赛,那就是在最短的历史时期内解决苏联的基本经济任务一一在按人口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并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赫鲁晓夫的这一主张
A.意在提升苏联与美国竞争的实力
B.突破了传统模式框架
C.有助于缓解经济“滞胀”
D.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2021-07-10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按单元章节训练卷(课标全国专用)-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