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7 道试题
1 . 我国著名史学家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在论述现代化时说:“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现代化实质上是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工业化生活方式的普遍扩散化的过程。由于创新性变革与传导性变革两种方式之不同,在实际历史进程中,通向现代化的道路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内源的现代化(modernization from within),即由于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内部创新,又称为内源性变迁(endogenous change)。一类是外源的现代化,是指在国际环境影响下,社会受外部冲击而引起内部的思想和政治变革并进而推动经济变革的道路,又称外诱变迁 (exogenous change)。
你认为中国现代化(近代化)属于哪一种类型,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
2 . “向海则兴,背海则衰”。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发展海洋事业已成为全世界的 —种广泛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是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的地中海文明,还是15世纪开始的大西洋文明,都是伴随着航海和海洋商贸的繁荣而产生的。长期与海洋这样的自然环境抗争,使西方人具有很强的冒险精神和探险精神,渴求知识、乐于探究,追求天生自由,无拘无束。
材料二   从中华民族的发展本源一路探寻,我们的祖先曾一度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海洋文化。但中华民族对海洋的价值取向是“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对海洋的认识始终离 不开“民以食为天”的祖训,锁定在“以海为田”的层次上。当航海活动走出了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秩序所能容忍的限度时,给予取缔就成为必然了。西方国家对海洋的价值取向,则是为争夺丰厚的海洋国家利益,进行海外贸易、掠夺资源和殖民拓土。东西方在海洋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决定了近代中西方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
——王诗成《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先进海洋文化支撑》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地中海文明的典型代表,并简述其政治方面的主要成就。
(2) 17至18世纪因重视海洋而崛起的国家主要有哪些?   最早开始罪恶的奴隶贸易国家是哪国?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3) 有学者认为“汉代是古代中国走向海洋的一个重要标志,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其主要历史依据分别是什么?
(4) 据材料二,指出传统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海洋文化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其经济根源。你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2013-11-22更新 | 11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3 . 曾几何时,通过“丝绸之路”的中华文明传播天下。但到了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逐渐降低。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是
A.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封建制度日益腐朽
D.西方列强的侵扰

4 . 宪政建设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某学习小组就中国近现代宪政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认为,“兴民权、开议院”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是“治国之大经,为政之公理”,实行了君主立宪,“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康、梁的共同主张。

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2)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材料三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3)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中是如何体现“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你认为该小组通过以上材料的研究学习,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5 . 阅读下列材料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
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
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两种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是如何贯彻中央集权原则,又避免了专制的?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具体实践美国式的民主政治的?结果为什么会失败?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新中国初期建立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2010-07-15更新 | 4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苏泰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主义打造了欧洲。11和12世纪,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个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二   
10世纪、11世纪、12世纪的后起蛮族,也强烈地为中国文明所吸引。除了自身采纳中国文明,他们还在自己统治的领土上传播了中国文明。
——阿诺德·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问题:
(1)西欧封建制度出现于何时?
(2)11、12世纪,在封建王朝统治下的欧洲,其“青春期”和“活力”主要表现在哪里?
(3)材料二中所说 “蛮族”主要指哪些民族?他们是怎样在自己统治的领土上传播中国文明的?试举一例说明。
(4)结合所学知识,请概述11、12世纪中国、西欧历史发展呈现出哪些显著的不同?
7 . 16、17世纪儒家文化西传的主要载体是
A.“四书五经”西译本B.孔子传记C.《利玛窦中国札记》D.《风俗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