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6 道试题
1 .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大为增多。对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A.国民政府实施了优先发展西部战略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掠夺
C.民族工业迫于国内形势大量内迁D.民族企业改变了中国工业发展重心
2 . 如表是1950-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贸易额的相关数据(单位:百万美元),此表中所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有
时间1950年1955年1970年1980年1993年
中日4783807920139066
中美238--481327660
中苏33779045492-

①中国与日美苏三国的贸易额均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
②中国的外交政策直接影响中苏贸易
③90年代中国与日美苏三国贸易额的变化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有关
④中国与美、日的贸易额在80年代后增长迅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 .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1952年——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4 . 以下是1919~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的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2016-11-27更新 | 130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国别统计(单位:百万美元;只计企业财产和房产两项)
国别
1902年
1914年
1930年
英国
255
507
846
美国
23
52
214
法国
37
76
144
日本
1
213
1013
俄国
120
136
——
各国统计
435
984
2337

——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
材料二   引进外资是苏联工业化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苏联在经济建设中强调自力更生,但反对锁国自闭,自我封闭。苏联抓住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各国资金大量过剩,急于要同苏联扩大经济交往的有利时机,大规模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资金,……为了更好的引进外资,苏联政府设立了一个专门机构,专门负责引资工作,同时还制定了政策和法令,对引资作了具体的规定。1929-1933年,苏联先后从德、美、法、意、奥、日等国获得信贷。引进技术和吸引外资有力的促进了工业化进程,从而在短期内实现了工业化,跨入了工业强国的行列。
材料三 美国对华投资以跨国公司为主体,从投资行业看,美国世界500强在华投资企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传统骨干行业和金融等竞争性领域。并且在华投资的行业分布广泛。美国公司对华投资主要采取 新建投资和并购两种方式。改革开放初期的直接投资基本为新建投资,包括合资、合作和独资。上世纪90年代初,80%的美资企业是合资企业,约10%的企业 是独资企业,另外5%以合作模式经营。近年来,随着中国建立了跨国并购的法律法规体系,美国跨国公司开始以并购方式进入中国。
——《美国对华投资情况及吸引美国投资对策报告》
(1)结论材料一的历史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引进外资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是如何进行对华投资的,并简述美对华投资的经济影响。
2016-04-1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安徽六安一中高三下期文综训练(三)历史卷
6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舷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       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四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请回答:
(1)据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4)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6-09-2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年安徽黄山屯溪一中高二上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7 . 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轮船统计
年份船只吨位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吨位
19281352290791117213482
19302792415447138247969
19323456577257178342211
19353895675173208461812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2015-11-10更新 | 248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明光市包集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8 .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项数2225259257788

中国古代科技呈现上表中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数学、天文学、地学和农学发达
B.历代统治者普遍重视科技
C.古代中国战乱较少
D.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9 . 下表是19世纪最后30年英、德、美三国煤炭、钢铁产量情况统计(单位:万吨)。对该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19世纪末英国经济发展停滞,被美德赶上
B.美德经济发展快速主要是由于统一的完成
C.英国更重视新能源的开采和新技术的应用
D.煤钢产量反映了其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
2015-07-29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10 . 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统计,1996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共101个。其中,1979年以前12个,1980-1989年20个,1990年后69个。从区域分布来看,欧洲39个,南北美洲40个,亚洲6个,非洲8个,大洋洲1个,跨地区7个。由此不能看出世界区域性合作和一体化组织
A.地区分布不平衡
B.跨地区现象出现
C.20世纪90年代后增速加快
D.阻碍经济全球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