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公云前6世纪末的波斯帝国王室艺术作品《贝希斯敦铭文》的浮雕示意图,浮雕四周用楔形文字记录了大流士一世的平叛功绩。该作品(     
A.与历史文献互证能完全还原历史真相B.为研究大流士王权理念提供实物史料
C.是破解古代陈亚楔形文字的关键素材D.是研究波斯帝国官僚体系的图像史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关于1787年宪法的评价,有人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废除奴隶制是不可能做到的,1787年宪法体现了原则与妥协的宪政精神。这最能启示我们(     
A.阶级立场影响历史价值判断B.评价历史事件坚持时空观念
C.了解历史史实真相任重道远D.史料真假难辨需要认真甄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红军长征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然而海内外诸多教科书对红军长征的评价、结束的时间、遵义会议的参加者以及领导成员的变动等方面的叙述存在很大差异。这主要反映了(       
A.教科书无法体现历史真实B.历史叙述受多种因素影响
C.红军长征真相无法被探知D.史料真伪会决定历史书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商代古书《归藏》未著录于《汉书·艺文志》,至宋以后全部亡佚。前人多以为晋代以来古书引用的传本《归藏》为汉以后人所伪作。湖北王家台条墓出土《归藏》残本,其内容与古书所引佚文基本相合,可见传本《归藏》确为先秦所传。这说明
A.经考古验证的文献记载方具可信度B.新出上文献决定历史研究方向
C.实物史料较文献史料更具研究价值D.史料互证有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2022-05-13更新 | 276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独立,以下两种观点比较有代表性。
艾德礼
(1945-1951年英国首相)
“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
伊斯梅
(英国最后一位印度总督的助手)
“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
据此,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A.历史事实难以捉摸不可研究B.研究历史需要对史料进行辨析
C.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D.综合多种解释就可以认清真相
6 . 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随着大量前苏联历史档案的解密,学术界出现了对冷战研究的高潮,如表为不同学者对冷战的历史解释。这表明(     
国家学者著作观点
俄罗斯戈伯莱尔·戈罗迪茨基《1917—1991的苏联外交政策回顾》西方国家和苏联对冷战的产生和发展都负有责任
美国约翰·刘易斯·加迪斯《现在我们知道了:反思冷战史》从政治的角度,以冷战胜利者的心态回顾并评判过去的历史,热衷于研究“遏制战略”
中国约翰·刘易斯·加迪斯《美国的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1945—1994)》具体探讨了经济遏制政策在美国冷战战略中的地位及与政治军事遏制政策之间的互动作用

A.研究者的立场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史料越新就越能够接近历史的真相
D.不同的史学观决定了不同的历史解释
2022-07-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井头山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三七市村井头山南麓。考古学家挖掘发现了由不少碎小海生贝壳、动物骨头和陶片、残骨器等遗物组成的文化层,初步确认该遗址是一处深埋地下8~9米的史前贝丘遗址,这在浙江考古史上还从未被发现过。其中的陶片特征与河姆渡文化既相似又有明显区别。经过碳14检测,并头山遗址文化层的年代均在距今8000年上下,最大的达到8300多年,要早于河姆渡文化早期1000年左右。由此可见(     
A.考古发现往往可以推翻已有结论B.历史结论必须与考古研究成果相印证
C.考古成果比文献史料更能还原历史真相D.科技手段在早期文明探索中起重要作用
2022-07-05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8 . 材料一:惟行至东交民巷口,公使馆方面以无中国政府执照不许通行,乃举代表数名,赴各使馆接洽,其他众学生等乃转而赴东城赵家楼曹汝霖宅内,警察等阻拦不住,拥入寻觅曹汝霖,曹已避去。当时学生举动非常文明,而因警察之干涉手段惹起学生之反抗,无意中将宅内电灯碰破,遂至宅内起火。

——《学生界之大风潮》,《京报》1919 5 5

材料二:是时章氏自公府宴会归,身穿礼服,正在曹宅,不防该生等陡然闯入。章氏急难逃避,遂被群众所殴,受伤甚重。群众因搜索曹氏未得,其中暴烈分子遂举火焚房。当时火焰冲空,人生鼎沸,曹氏邻舍家家闭门,恐惧不堪。当该生等在中华门齐集时,警察厅仅传知各区巡警注意所往,不料其有此种暴烈之举动也……旋经大总统传紧急命令,提署暨警察厅逮捕肇事首魁。

——《北京学生大骚动》,《顺天时报》(日本汉文报纸),1919 5 5


(1)两则史料报道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内容有何异同?
(2)你认为导致两则史料对同一历史事件报道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要全面了解这一事件的真相,还需要补充哪方面的史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