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公元前6世纪,大流士一世为了颂扬自己的战绩,命人用埃兰语、古波斯语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撰写铭文,并以当时通用的楔形文字刻在悬崖上,史称“贝希斯敦铭文”,这表明
A.帝国区域内的文化多元B.区域性扩张促进文明发展
C.多种文化呈现竞争格局D.波斯统治者宣扬君权神授
2 . 这是代表新旧两个发展方向的力量的较量,同时为了争夺对欧洲及殖民地的主导权与控制权。而最终的结果说明新的生产方式更有生命力,因为最终不仅产生了新的世界殖民霸主,也迎来了新的生产方式的革命。这里的“较量”指的是
A.英西战争B.英荷战争C.普法战争D.英法战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卓筒井”是宋仁宗年间出现于四川的新式盐井,用唧筒代替牛皮囊为取卤器,是井盐史上钻凿工艺的重大革新,问世后即迅速流传,使井盐的产量激增。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手工业生产日益专业化B.制盐技术世界领先
C.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汉时,刺史“以小制大”,监察地方,东汉继承了这一制度。东汉灵帝年间爆发黄巾起义,四方多事,朝廷选派重臣出任刺史,称“州牧”,掌一州的军事、财攻、民政大权。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监察区“州”变成一级行政机构B.形成路、州、县三级制度
C.东汉皇帝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D.出现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局面
2021-07-07更新 | 550次组卷 | 30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收假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5 . 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人送来了祭肉,同时让桓公“免去下拜受赐的仪节”,但齐桓公仍按照礼仪下拜。会盟后,诸侯们订下“无有封而不告(分封要报告盟主)”等盟约。对此认识准确的是
A.周代礼乐秩序得到维护B.周襄王重建绝对权威
C.桓公霸业得到诸侯认同D.宗法分封制得以巩固
6 . 一战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英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它在中东的核心地位。与此同时,美国和日本向它发起挑战,并最终超过了它;俄国也徐徐登上了世界强国的宝座。这反映出
A.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B.俄国世界霸权的确立
C.战后世界格局的改变D.欧洲中心地位的丧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法国西格弗里教授认为,英国的宣言仅对英国人是适用的;美国的宣言虽较诸英国的稍微广泛,但它是专对白种民族说话的;而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跨越了一切边境,对着广大的人民群众呼吁。这表明法国的《人权宣言》
A.消除了种族歧视B.内容更为全面
C.获得了人民支持D.影响更为广泛
8 . 1792年.英国霍兰德出版了皮特(当时首相)骑跨国王(乔治三世)形象为主角的讽刺作品,该作品反映了

《妖怪!!!》,1792年6月2日
A.最高权力的归属仍未解决B.君主立宪制的开始形成
C.首相以国王名义滥用权力D.强烈要求废除君主制度
9 . 1928--1937年,苏联顺利完成两个五年计划,到1940年,苏联年产1800万吨钢,1.6亿吨煤,3100万吨石油,483亿度电,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居欧洲第一位。苏联工业化推进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依靠国家力量有计划推进B.利用经济危机的外部环境
C.平衡经济结构的发展战略D.调动民众生产劳动积极性
10 . 二战前,约30年的社会主义改革和高速发展,苏联工业产值增长了38倍,实现了工业化。二战后,苏联经济继续保持了较高增长率。1946-1950年,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4.4%,1951年-1960年为10%,远高于同期的美欧国家。苏联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
A.工农业生产的均衡发展B.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C.欧美国家遭遇经济危机D.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