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70 道试题
1 . 以下是某同学的资料卡片
372年,高句丽设太学……用据家经典教育贵族子弟;
4世纪,百济建立了儒家的教育制度;
4世纪末,百济博士王仁把儒家的《论语)等经书带到日本;
6世纪时新罗将国家机构普遍改用汉式名称,并且派遣留学生到中国研究儒家思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古代朝鲜没有自己的文化特色B.中国文化对古代朝鲜有很大的影响
C.古代朝鲜仅仅学习了儒家思想D.日本对中国文化学习完全通过朝鲜
2 . 某学者叙述到,日本、朝鲜、中亚、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制瓷风格深受中国瓷器的影响;17-18世纪,中国瓷器在欧洲畅销,欧洲人在室内、家具设计领域融入了中国艺术和文化因子。该学者意在说明,中国瓷器
A.制作技术深受西学东渐影响B.成为国家对外贸易的主要物品
C.生产方式采用了工场手工业D.成为中华文明传播的重要载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所示是1215年英国颁布的《大宪章》的部分规定。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序号规定内容
承认房主有权自由买卖城市的土地
市民通过每年缴纳固定的税额换取财政上的独立和自由,国王不得于固定税金之外横征暴敛
城市享有自己选择官员的权利和司法自主权,并有权按照自身习惯对此类事务作出决定

A.确立近代自治市制度B.国王丧失了随意征税权
C.城市自治权有所扩大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紧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代之前民间信仰的主要对象是自然事物及某些有功于民的古圣先贤,而到了汉代,一些“廉平不苛”“存问耆老孤寡”“为人淳厚”“视民如子”的官吏也成了民间信仰的对象。这反映出汉代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选官制度的改革
C.主流价值观的变动D.君主专制的加强
5 . 西欧中古时期出现的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到14世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堂的核心位置被冲淡,而市政机关、私人府邸和行会大厦等新型建筑物逐步占领城市的中心位置。这一变化根源于
A.宗教地位日益下降B.文艺复兴运动得到拓展
C.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D.民主政治建设初建成效
6 . 2013年,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区委规定:村民小组具有制定本组经济发展规划、负责辖区的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管理的相关工作等主要职责,将属于行政村一级的部分管理权力直接下放到村组一级。这一规定反映了当地
A.民主协商制度得到了强化B.关注社会阶层的流动
C.重视基层治理机制的调整D.农村完全实现了自治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启蒙运动从兴起到发展长达一个世纪之久,启蒙思想涉及宗教、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史学、美学和教育等各个领域,出现了各种学说体系和大批著名人物,广及欧洲许多国家,其中有英国的阿迪生、斯蒂尔和波普,德国的门德尔松和莱辛,意大利的维科,俄国的别林斯基、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但启蒙运动的中心却在法国。到十八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群星灿烂人才辈出,大批思想界巨人纷纷涌现,其中最主要的启蒙思想家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以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及孔多塞。他们从各个方面向封建势力和教权势力发起勇敢的冲击,不辞辛劳地传播进步思想,开启人们的头脑,唤醒沉睡中的人们投入反封建反特权的斗争,启蒙运动作为成熟的反封建、反教会的进步思潮登上了历史舞台,不仅为未来的政治革命制造了舆论,而且为法国创建了高度的精神文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谈谈你对“启蒙运动”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士族的衰微和十国割据战争进入尾声,宋太宗登基后在沿袭唐朝科举的同时,开始大幅度增加录取名额,使及第者在官职升迁上更受优宠。他首创锁院和糊名两制,并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年)颁布诏令云:“朝廷比较,设贡举以待贤材。……自今贡举人内有曾为僧道者,并须禁断。”进士科考题多为《主圣臣赞诗》《二仪合德诗》等,且多出自儒家经典论著中。赵宋代周而起,除重建国家制度等要务以外,弘扬士德、改变士风也是当务之急。太宗变革科举制度,使之成为改变士风的重要手段,“以儒立国”之气象昭然显现。

——摘编自诸葛忆兵《论北宋初期科举制度之演变》

材料二   辽朝取得燕云十六州后,于会同元年(938年)效仿唐朝,率先在当地实行科举取士。对儒家文化深感兴趣的辽圣宗,于统和六年(988年)遍设府州县学的同时,将科举制推向辽朝全境,并把贡院从南京(今北京)迁至上京临潢府,管理范围也扩至辽朝全境。统治者担心让契丹族士子参加科举考试,会影响契丹族历来强调的尚武骑射精神,故从设立科举之初就严禁契丹族士子以及辽朝北方的其他游牧民族士子参加科举考试,只允许汉族以及汉化程度较深的渤海族粟末革末鞨士子参加科举考试。因此,虽辽朝拓展了科举取士的地域范围,但是科举并未成为辽朝大多数少数民族士子入住的途径,进士在官僚阶层中所占的比重是有限的。正如有学者称:“在《辽史》中有传或有附传的人,共计272人,其中出身进士者仅22人。”

——摘编自李兵《辽金元科举制度的创新及其政治文化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太宗科举制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代科举制改革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马克斯·韦伯在《城市》一文中,提到中世纪西欧城市这种“城市共同体”,大多具备如下几个特征(见如表)。这反映了中世纪的西欧
“至少得具有”较强的工商业性格
“还得有的特征”防御设施
市场
自己的法庭、至少部分自己的法律
相关的团体结社形式
至少得有部分的自律性与自主性
A.城市以军事和政治功能为主B.城市在封建国家占主体地位
C.城市管理方式的自治化特色D.城市中资产阶级代议制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凭借机器大工业的产品破坏了落后国家传统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生产方式,凭借自由贸易的利器打破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规模空前的社会变革,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的“破坏的使命”。这表明
A.欧洲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
B.殖民扩张对落后国家客观上具有社会改造作用
C.殖民者以传播先进制度和技术为目标
D.列强侵略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落后的总根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