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天圣元年(1023年),因现实需要,官方成立专门的纸币发行れ构“益州交子务”,将交子固定面额,以铁钱作为发行的准备金,规定了每张交子的使用年限为两年或三年宋朝后期为解决财政困难和军费供给不足的问题,大量增印纸币,准备金却不足,同时将交子的使用期限延长至四年,导致纸币贬值、物价高涨,出现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交子甚至贬值为原来的百分之一。

——摘编自郭政《试论宋朝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

材料二 全面内战爆发后,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发行纸币。1948年前八月纸币发行量相当于1937年的47万倍。同时,投机商人纷纷抢购物资,囤积居奇,进行黑市贸易。随之而来的就是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从上海的米价来看,每担大米1月份值法币150万元,5月份值580万元,8月份值6500万元。

——摘编自龚书铎《中国近代史1919~1949》

材料三 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财政困难,物价飞涨。党和政府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出现物价飞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物价飞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稳定物价的措施,并简析稳定物价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材料2   近三十年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已发生根本变化。我国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国际作用越来越重要……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各界人士也纷纷抒发怀乡思旧之情,诉述“认同回归”之愿,提出种种建议,热烈盼望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我们认为,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材料3   


材料4   



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当隋炀帝迁都洛阳后,那里居住了大量的外国商人,在洛阳经商的外国商人须向市署登记,取得市籍,才能在市场内进行买卖。据《隋书》中的《裴矩传》记载:“大业六年,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列酒食,遣掌蕃率蛮夷与民贸易。”武则天时期,大量人口的迁入,为洛阳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并拓宽了市场。武则天定都洛阳的四十八年中,来往洛阳的外国商人日益增多,其中以西域胡商居多,他们通过西域的丝绸之路来到洛阳。他们带来大量的香料,同时从洛阳地区贩走大量的瓷器和丝绸。

——摘编自郭金歌《隋唐洛阳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洛阳城市商业繁荣的原因。
2021-10-2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历史研究性小组,以“近代社会习俗和物质生活的变迁”为课题,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民国初期……

第一站:上海。遇到的情景有:大街上自行车、人力车、有轨电车穿梭往来。不少人穿西装、打领带,用英语与外国人交谈。街道两旁很多商店、酒楼都起着洋店名。一些年轻人在教堂里举行婚礼,“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

第二站:广州。穿中山装的人特别多,成为一种时尚。广州人喜欢饮早茶,边饮茶边看报纸,吃西餐的人也很多……

第三站:汉口。大街小巷上经常看到如下图的情形,在不断的“喀嚓”声中,课题组成员似乎还感受到更深刻的含义……



图一

第四站:京津一带。课题组对当地民居产生浓厚的兴趣。



(1)课题组在上海遇到的情景反映了当时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中山装由谁设计?它有何特点?西餐传入给中国饮食文化带来哪些影响?
(3)课题组在第三站汉口看到的情景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请你说明 “更深刻的含义”指什么?
(4)从图二发展到图三,体现了近代中国建筑的什么特点?
(5)课题组完成对四地的考察后,准备起草本课题的结题报告,你认为该报告应当如何写?
2021-05-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一

材料一   1953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党在农村工作中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起来,逐步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决议指明引导个体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到1956年底,全国建立了75.6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1亿户,占农户总数的87.8%。

——摘编自金春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二   在如何命名实行特殊政策的地区,是叫“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还是“投资促进区”问题上,邓小平明确指出,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他还针对特区说: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及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特区与陕甘宁边区的区别,简要说明对“特区现象”的看法。
2021-04-2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广昌一中等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