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0年,根据全国公粮调拨计划,湖南省运粮司令部协调工商、税务、铁路、公安等部门,发动民船联运社和航业公司,将大量的死角粮、难运粮有序调运出来,在保证本省供给的同时,也有力支援了两广、华东、华北、西北等地。这(     
A.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B.恢复了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
C.加速了抗美援朝的胜利D.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2 . 1903年,张謇参观日本北海道开垦区后,感慨道:“国家以全力图治,何施不可。宁若我垦牧公司之初建也,有排斥之人,有玩弄之人,有疑谤之人,有抵拒之人,消弭捍圉,艰苦尤甚。”这折射出清末(     
A.国内土地开垦潜力枯竭B.民族资本对外依赖度高
C.政府全力改革以图振兴D.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恶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创建文明城市”及军民共建文明村镇、文明街道等活动在全国开展起来;媒体报道了模范共产党员蒋筑英、罗健夫、活雷锋朱伯儒和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人的事迹。这些做法旨在(     
A.重塑社会核心价值观B.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C.推进依法治国的方略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023-04-18更新 | 553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天津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汉武帝亲政后,边疆治理由“消极无为”转向“王者无外”,强调“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王者的终极目标是大一统,而不是区分夷夏,把生活于边疆的民族逐渐纳入到王化的范围之内。这一转变(     
A.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标志着郡国并行体制的彻底终结
C.摒弃了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D.符合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与棉花种植或棉布相关的历史记载,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记载

材料出处

“木棉亦西城所产。近岁以来……木棉种于陕右,滋茂繁盛。”

(元)《农桑辑要)

“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得御寒之益。”

《农书》

“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天工开物》

“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

《农政全书》

A.棉花经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B.元朝棉花种植成本高于养蚕缫丝
C.棉纺织业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
D.清朝南北之间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6 . 如表为1990年部分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世界商品贸易中所占份额统计。据此可知(        
名称份额(%)名称份额(%)名称份额(%)
欧洲共同体41东南亚国家联盟4.44南半球共同市场1.13
美加自由贸易区17.14拉丁美洲一体化联盟3.03阿拉伯共同市场0.95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6.65海湾合作委员会2.02东部和南部非洲国家特惠贸易区0.28
A.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B.建立关税同盟成为各国共同选择
C.全球治理机制发生了颠覆性变化D.区域经济一体化扩大了南北差距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剑桥古代史》主编伯里认为:“西方文明的根源不能到西欧和北欧的凯尔特人和森林中去寻找,而要到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那里寻根。”该主张(       
A.否定了希腊文明作为欧洲文化源头的历史观点
B.强调西方文明是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产物
C.可以在冶铁技术和雕刻艺术方面找到史实依据
D.是对二十世纪以来西方中心论思想的根本突破
2023-04-08更新 | 373次组卷 | 9卷引用:2022年北京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8 . 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租界报纸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便开始警告公众不要在租界发放传单,禁止上街游行,《北华捷报》更是将学生运动称之为“骚乱”。这一转变(       
A.推动帝国主义侵华阵营瓦解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运动方向的引导
C.折射出五四运动影响力剧增D.表明了列强对于社会剧变的强烈排斥
2023-04-06更新 | 1545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2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9 . 英国内阁、美国内阁、德国内阁
(1)英国内阁: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对____负责,是资产阶级____的产物。
(2)美国内阁:为____决策提供顾问的智囊团和秘书班子,没有最终____
(3)德国内阁:由____主持工作,宰相由____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对皇帝负责。
2023-08-1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试题调研·2022年高考历史第6辑-速记高考最易失分的13个高频易错点
10 . 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论从史出: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____结合,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
(2)孤证不立:尽可能多地搜集史料,并对这些史料进行甄选、辨别,要做到____印证,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
(3)二重证据法:________材料互证。
(4)用辩证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进行历史评价:坚持历史____的基本方法,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要将被评价的对象置于特定的____境或特定的____中;以史为鉴,从____的角度去追溯历史,追寻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与时俱进。
2023-08-1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试题调研·2022年高考历史第6辑-速记高考最易失分的13个高频易错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