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25 道试题
1 .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是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晴雨表。下表数据反映了新中国某一历史阶段农产品商品化的变化情况(单位:%)。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年份粮食商品率农副产品商品率
197820%49%
198330%55%
A.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改变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D.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023-02-18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2018年以来,美国挑起贸易战,给中美两国都带来了损害。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一直在为加征的关税买单。数据测算显示,最新一轮的加征关税,将让每个美国家庭平均损失200美元。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同样受到冲击。这反映出(     
A.中国是全球贸易大国B.中美两国经济势均力敌
C.美国文化输出的失败D.贸易战没有真正的赢家
3 . 如表是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一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数据编制,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时间1842—1895年1895—1912年1912—1919年
产业工人约10万人约60万人约200万人

A.俄国十月革命对华的影响B.二十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C.一战期间世界局势的动荡D.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2023-02-1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研究,1077年,市场上流通的商品酒至少有1.59亿余斗,而酿造这些酒,需要消耗大米1600万石。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说明(     
A.市场突破了唐朝限制B.官营手工业全面发展的盛况
C.宋朝的农业发展成就D.王安石变法实现了富国目标
2023-02-1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8月前

1914年8月至1920年

注册数

资本总额

注册数

资本总额

146个

41148205元

272个

117434500元

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度)变化表

1919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

——以上数据均摘编自王方中著《中国近代经济史稿(1840-1927年)》

材料二   “一五计划”的建设,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努力,加上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援助,同样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建立起来。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效果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也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及其意义。
2023-02-10更新 | 9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

表中数据反映出(     
A.近代自然经济顽强抵抗B.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
C.列强侵华资本输出为主D.中国民族工业日渐萎缩
2023-02-06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图中阶段甲数据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科教兴国战略实施
2022-12-07更新 | 566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的确,凭着自己的实力,这些印欧语系的波斯人在向西方的推进中节节胜利。但是不久他们就遭到其他一些印欧人部落的抵抗,这些印欧人几个世纪前就移居欧洲并占领了希腊半岛及爱琴海诸岛。他们发觉自己已经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这样,两支印欧人发生了三次著名的战争。战争期间,波斯国王大流士和薛西斯侵略了希腊半岛的北部,千方百计想在欧洲大陆上占据一席之地。

——摘编自【美】房龙《房龙讲述人类的故事》

材料二   中国人移民澳洲,“殆始于1840年到1859年之间”。随着中外一系列条约的签订,洋布“把土布消灭了百分之九十九”,“无业贫民乘北风附洋舶往国外图生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加强了对起义造反者的镇压,大量农民出洋避祸。如“广东新会平南王黄德滋,率部渡南中国海,最后抵达澳洲北部达尔文港,成为淘金工人”。

——摘编自张秋生《略论早期华工移居澳大利亚的社会历史条件》

材料三   联合国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12月,按照国籍划分,国际流离失所者居世界前十位的难民来源国及数量分别是:叙利亚660万人,委内瑞拉440万人,阿富汗300万人,南苏丹220万人,缅甸110万人,索马里90万人,刚果(金)80万人,苏丹70万人,伊拉克60万人,中非共和国60万人。

——摘编自陈冰《全球难民治理的出路在哪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人的迁徙对区域政治与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人移民澳洲的内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代世界难民的主要来源区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以来联合国为保护难民基本人权作出的努力。
2023-08-14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双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国家走向富强的途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利器之器。

——李鸿章

材料三       

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必须从重工业开始……走高速度、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苏联继续实行这一工业化发展战略直至国家解体。

——摘编自詹晓良《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阵痛》

1949年后工业化进程大致可以分成两大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初步建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工业化基本框架……第二阶段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渐进的方式,基本完成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在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工业化进展迅速。

——摘编自赵英《新中国工业化进程、成就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中的数据,分析英国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中李鸿章的主张是什么?列举其主张付诸实践的一例具体举措。
(3)根据材料三,简述中苏两国工业化建设的联系与区别。
(4)综上所述,归纳工业化发展的共同因素。
10 . 2013-2016年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日本为3.7%、欧元区为8.0%、美国为18.2%、中国为31.6%。这组数据表明中国(     
A.在产业变革中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B.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参与国际事务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全面建立D.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