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0年12月26日,一颗彗星划过了巴黎的夜空。对现代天文学一无所知的巴黎人惶恐不安,以为大祸即将来临,认为这是“千祸之兆”。巴黎人不知道彗星产生的原因,但是他们的预感并没有错,盛极一时的路易十四时代由此开始走向衰败,而另外一个新的时代已经站在历史的门口。这就是启蒙时代。

——《大国崛起·法国》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欧洲把合众国的建立视为明证: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都是切实可行的……歌德曾经若有所思地对美国称道说:美利坚,你的那个大陆胜过我们的这个旧大陆。

——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路易十四时代”和“启蒙时代”的主要政治特征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启蒙时代到来的历史条件。

(2)依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启蒙运动的领袖们为破坏“传统的制度和习俗”而设计的三种主要方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合众国”的成立践行了哪些启蒙思想?歌德为什么说美洲大陆胜过了“旧大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刘宗周对王守仁学说有一个十分精练的概括:“先生承绝学于词章训诂之后,一反求诸心,而得其所性之觉,曰良知。……良知为知,见知不囿于闻见。致良知为行,见行不滞于方隅。即知即行,即心即物,即体即用,即工夫即本体,即下即上,无之不一。”这说明王守仁的心学是
A.背离理学的基本思想
B.脱离实际的唯心主义
C.维护统治的官方哲学
D.知行合一的理论体系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6年)“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1912年)“国家之本, 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1919年)“现在说五族共和,实在这五族的名词很不切当。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我的意见,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为一个中华民族,并要把中华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然后民族主义乃为完了”……“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治之,……融合我们中国所有各族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摘自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摘自《毛泽东祭黄帝陵祭文》1937年4月5日清明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观的发展历程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施行的制度及其历史意义。
2018-01-0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原平市范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具有议会传统。自13世纪开始,议会在王权集中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君主的信任,并借此不断扩大自己的职权,独立性也不断增强。……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君主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利益关系,长期以来维持一种联盟的状态。他们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彼此扶助各自利益的实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霍布斯提出“必须有一个最高统治者,不然的话,在国内定要发生叛乱及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内战”,这正符合英国革命局势的发展。到革命后期,英国整个民族认识到,议会掌握无所不包的权力是合法的,也是必须的。

——摘编自叶·阿·科斯明斯基主编《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雅典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罗马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近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对雅典民主、罗马帝国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帝国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

(3)材料三中,孙中山是怎样反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失败的?

2017-12-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到冷落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提出的主张对后世思想领域产生的影响?并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主张及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广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
2017-08-04更新 | 2184次组卷 | 46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

——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1)结合史实说明“魏晋风度”在思想、书法、绘画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分析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国家的强盛,归根到底必须依靠人才。新时期,我国大力推行人才强国战略,使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顺利实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汉代重视选拔人才,并强调品行,为此,实行了由下面向上推荐人才的选官制度,请写出其名称。汉武帝时期,以儒术取士成为这一制度的重要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思想文化怎样的演变趋势?
(2)隋文帝以考试方式选拔官吏,废除了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九品中正制在执行的标准上存在什么弊端?在此基础上,科举制得以形成,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科举制由士子自愿报名参加中央组织的选官考试,诗斌成为重要的考试内容,最后依据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请据此分析科举制实行的政治、文化意义。
(4)历史往往极具戏剧性。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在清末被废除。但是,这一时期的英国通过借鉴中国的科举制度创立了文官考试制度,比较好地解决了行政人才的选拔问题.请从制度的政治属性这个角度来解释这一戏剧性的历史现象?
(5)科举制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今天中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要借鉴科举制度的积极理念和价值。请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其对当前人才选拔的借鉴价值。
2016-12-13更新 | 17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