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如图是一幅有关欧洲宗教改革的漫画,画中教皇和基督(代表上帝)分坐在天平两侧的托盘中,天平发生倾斜,下方分别为牲畜和信徒。作者意在宣扬
A.教皇地位至高无上B.信仰上帝方可得救
C.宗教信仰必须放弃D.信徒应该公平交易
2 . 最有可能符合下图漫画《一锅好汤》中左侧人物的思想和主张的是
A.“民贵君轻”B.“天人感应”
C.“存天理,灭人欲”D.“发明本心”
2019-12-0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文科实验,体艺班)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是某著名知识普及网站中对中国古代某一思想理论经典语录形象解释的一组漫画,此理论是
A.“存天理,灭人欲”B.心外无理
C.格物致知D.知行合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16世纪漫画《灵魂的运输车》,画中恶魔抡着木槌,将人的灵魂塞人大桶中,装在牛车上向地狱驶去。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分别由主教、枢机主教和修士构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要求摆脱宗教束缚
B.依靠神职人员帮助,灵魂才能得救
C.主张通过苦行升入天堂
D.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5 . 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如图漫画反映了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它反映出
A.互联网将人们从黑暗引向光明
B.互联网大大密切了人们之间的关系
C.人类过度依赖互联网技术现象
D.人类丧失了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
6 . 宗教改革时期的漫画是宗教改革家宣传其主张的主要工具,当时一次可以印数万张,每张的价格低至几芬尼(相当于一对香肠或者几瓶脱麦芽酒的价格),这些漫画引发民众(对天主教会)广泛的议论。这说明
A.宗教宣传局限于大众聚集地
B.宗教改革主要面向社会的基层
C.价格革命提升民众生活水平
D.印刷术的发展推进了宗教改革
7 . 20世纪初期,《时事画报》发表了一幅名为《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的漫画,图中孙中山托着一列满载货物(金、银、铜、铁锡、煤等)的火车。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A.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完成推翻清朝的统治B.呼吁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支持孙中山从政治革命向社会革命的转变D.拥护保路运动反对“铁路国有”经济政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他一生所孜孜以求的是科举及第,从19岁初应童子试,笃意科举,先后十几次参加乡试,却从未考中举人。成就其身后显荣的是小说创作,这却是其生前的“业余爱好”,他不顾朋友的劝诫,坚持著迷,终于写就《聊斋志异》一书。他在《聊斋志异》中用不少篇幅深刻地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特别是对考官的昏聩无知刻画得入骨三分,对科举制度戕害读书人的心灵,写得酣顿淋漓。他还以漫画般的笔触,描绘了久因场屋的读书人,梦想科举高中而迷离恍惚、如醉如狂的精神状态。他的《聊斋志异》集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之大成,现在被译成多种文字,改编成电影、戏剧、电视剧等,蒲松龄也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家。有的学者为此写道,蒲松龄没有从全心投入的事业中获得人生之乐,度过的是内心悲苦的一生,他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判断“谁知一事无成就”与历史对他的评价相差甚远。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提供了中国古代一种文化现象,蕴含了诸多历史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历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19-05-12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华文大教育联盟2019届高考历史第二次(4月份)模拟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是一组漫画,第一幅借“靠天吃饭”一词批评时人“不能自立”;第二幅抨击政府“以国民为压靠对象”;第三幅“官”与“民”共扶五色旗站在地球上,并希望“国民有独立之精神,政府有独立之性质”。下列体现此追求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清末新政
C.武昌起义
D.新文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赫胥黎把这个新学说当作划破黑暗的一道闪电,姑娘们则在自己的床头放上一本作为高雅的象征……但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攻击,歪曲的宣传、讽刺的漫画,乃至公开的谩骂。”材料表明该学说
A.引起了社会各阶层关注
B.打破了神学思想的束缚
C.否定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D.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2019-04-26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皖南八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