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64年6月9日,香港乐坛举行了一场盛事,一些报纸称:“今日狂人从天而降,机场可能爆出狂戏”;“影响青年人走向疯狂道路、放肆道路”。造成如此“疯狂”现象的音乐力量来自
A.贝多芬的交响曲B.柴可夫斯基的民族音乐
C.披头士乐队的摇滚D.良知复兴运动的《四海一家》
2022-05-1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卢梭是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人生而自由”是他的核心思想。他认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可靠向导应该是
A.人的天性B.自由平等C.主权在民D.理性科学
2022-05-1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影视剧《觉醒年代》中说道:(1920年)“新青年和陈独秀虽然都回来了,但是已经不是原来的《新青年》和陈独秀了。他们都将在此,获得新生。”新青年之“新生”是
A.高扬民主科学B.提倡文学革命
C.开始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D.成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公开理论刊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梨洲(黄宗羲)不是王(王阳明)学的革命家,也不是王学的承继人,他是王学的修正者。”梨洲对王学的修正主要表现在
A.尊重“势之必然”B.提倡经世致用C.主张重农抑商D.强调知行合一
2022-05-19更新 | 17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史记·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为此,诸子百家,著书立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孔子:克己复礼,提倡仁政B.老子: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C.韩非:法古无过,循礼无邪D.墨子:兼爱非攻,重义轻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译载新闻,又载格致有用之书。该刊物
①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②凸显政论性报刊特点
③利于推进变法开启民智   ④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2022-05-1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西汉学者刘向《别录》载:“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齐国以优厚待遇吸引各国谈说之士,会聚于稷下学宫。稷下学宫的设立
A.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教育之风
B.促使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兴起
C.有助于战国时期学术融合趋势的发展
D.确立齐鲁地区学术文化成为统治思想
2022-05-19更新 | 21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三   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节选

2016年9月11日,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把中方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纳入其中,要求各方本着这一原则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同时重申联合国应本着合作共赢精神,寻求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共同之策。

——央广网:中国之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独特地位,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角度,简述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毛泽东同志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而开创的革命道路,概述“第二次结合”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并概括两次结合所体现的思想精髓。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归纳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的核心内容,并分析联合国通过这一决议的历史背景。②指出中国政府在“三共”理念指引下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并分析联合国大会吸纳中国的“三共”理念体现了中国政府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怎样的重要作用?
2022-05-18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沿及唐代,皇室对三教持兼容并包政策,对佛道优崇有加。武德七年,唐高祖李渊亲临国学,宣布老先、次孔、后佛。贞观十一年,唐太宗明令宣布老子是李唐的祖宗,以道教为国教,同时又表示“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耳。”……终隋唐两朝,对佛道的尊崇几无时而息,儒学的发展可谓在其夹缝中绝处求生。

——刘新华《隋唐三教关系与唐代儒学的兴起》

材料二   近代以降,西学涌入、社会危机深重、革命风潮高涨,传统儒家思想在面临时代未有之大变革的历史时刻,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在社会转折、文化转型的历史关头,如何回应时代之变化、西学之挑战,便成了时代向知识分子提出的迫切任务。以谭嗣同为首的志士仁人,一方面承继了信家仁学的精华,另一方面借用西方的平等、自由、博爱等近代观念,以实现儒学的自我革新为旨归,建构了一套指导政治实践的新仁学体系。谭氏之新仁学,“它要在思想上打倒不合潮流的偶像,冲决束缚人们的一切网罗”。谭嗣同的仁学凝聚了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融合古今中西之作,更是近代仁人志士探寻教亡之法、启蒙之方的一个历史缩影。

——唐春玉《论谭嗣同的仁学创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唐太宗对儒佛道三教“兼容并包”的主要表现,指出唐朝时期儒学面临的困境及当时有识之士的对策。
(2)根据材料二,指出谭嗣同“新仁学体系”的学术特征,并概括谭氏“新仁学”的时代价值。
2022-05-1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中国近代诗人徐志摩称欧洲某城市为“翡冷翠”,那城市的官邸和教堂专用一种绿纹大理石,将城市点缀得如同一粒翡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艺术家心目中的圣殿。那里有西方美术史上最优秀的男性“大卫”:有被米开朗基罗赞为“天使的设计”及“天堂之门”。该城市位于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22-05-1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