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新上任的郑庄公不仅不为平王奔丧,还命人入侵王室疆土,抢夺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A.周王朝统治名存实亡
B.周王室权威受到挑战
C.官僚政治建立的必要性
D.东周时期宗法观念淡薄
2 . 下表反映了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
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表
古国始封国都今地存灭始置州郡县时期
少昊后赢娃国,周武王封之于莒。莒县历夏商、周武王又封之于莒,战国时灭于楚。秦因置(莒)县
黄帝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为侯。藤州市东薛城历夏商西周,至战国灭于齐。秦因置郡,西汉废郡为县。
用武王封弟用公旦于曲阜。曲阜市历西周春秋,战国为楚所灭。西汉置县属鲁国,西晋始置郡。
有虞氏舜帝师所封。单县春秋时为鲁单父邑西汉因置单父县

对表所反映的情况的合理解释是
A.姬姓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
B.秦汉郡县往往沿袭先秦古国国名
C.兼并战争严重破坏先秦文明
D.以郡统县的传统发端于秦汉时期
2019-04-25更新 | 621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届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一观点实质上(  )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C.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D.抨击了一夫多妻制产生的弊端
2019-01-30更新 | 671次组卷 | 25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2017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魏国将领公孙衍拉拢韩、赵、燕、中山四国,于公元前323年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五国相王”事件,并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这一事件直接否认了当时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君主制
2018-12-1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云南省曲靖市曲靖一中2018届高三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18-12-12更新 | 2415次组卷 | 96卷引用: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汉代司马迁所著《史记》中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咏,足以为九鼎。”材料主要反映了
A.分封制崩溃
B.宗法制度瓦解
C.礼乐制度遭破坏
D.楚国称王
2018-10-15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属官的魏征,对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皇帝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该敕书终没有颁下施行。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此外,尚书省的奏抄也都要经过门下省审驳。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
A.门下省具有独立的行政决策权力B.唐代初期皇权与相权形成制衡
C.门下省在日常政务中居枢纽地位D.三省制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制
2018-03-01更新 | 442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4届云南省高三二次统检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C.明太祖设立三司来分割丞相的军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去魏氏之弊法,更立一代之美制。”材料中“魏氏之弊法,代之美制”分别是指
A.察举制与屯田制
B.屯田制与科举制
C.均田制与府兵制
D.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