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3 道试题
1 . 关于上行文体(下级向上级所呈递公文的一种文体),先秦时期,一般臣庶向君主言事,多称“上书”,而秦朝则把臣下上书改称为“奏”。从字形、字义上,“奏”蕴含以手恭敬、惧畏地进献的意思。这种文体称谓的转变(       
A.说明封建等级制度正式确立B.体现了皇权的政治文化诉求
C.反映了秦朝实现统一的愿望D.表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2023-08-21更新 | 1527次组卷 | 29卷引用:新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以下材料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务节录,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至前殿,由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官员依次奏事
②告诫军机处切勿泄密
③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
④引见俘获的突厥颉利可汗,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尊号
A.③①④②B.③④①②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
2021-09-06更新 | 4720次组卷 | 61卷引用:新疆阿勒泰地区六县一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2019-01-30更新 | 9066次组卷 | 14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四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2018-06-09更新 | 9307次组卷 | 21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2019-01-30更新 | 7398次组卷 | 134卷引用:四川省叙永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今天人们有关明朝的印象中,除了锦衣卫、飞鱼服、绣春刀外,还有不能不提的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恰是这种变化,形塑了明朝的政治生态。下列选项中,属于这种变化的是
①罢除丞相 ②设立内阁 ③设司礼监 ④六部直属皇帝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20-01-09更新 | 5480次组卷 | 52卷引用:黑龙江省肇东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内外服是相对于“大邑商(商王直接控制地区)”而言的,其内居住着内服贵族家族,内服由中 央的百僚和地方的宗族之长以及里长构成。其外是具有侯、甸、男、卫、邦伯等名号的外服势 力,他们与商的敌对方国交错分布。据此可知,商代内外服制度(     
A.利于维护王朝的政治稳定B.加强了王朝的中央集权
C.标志着国家管理模式成熟D.强化了商王的专制权力
8 . 宋朝设立二府三司,对国家大事共同决策。议事时,由主事官首议,政事堂(中书门下合署办公)合议,后由皇帝裁决,最后交由有司执行。谏院(言官机构)全程记录。如果皇帝直接发号施令,谏院抗议。结果是,有司以各种理由拖延,皇帝命令没有有效贯彻甚至不了了之。这说明当时(  )
A.选官用官制度不完善B.中枢机构的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D.国家制度对专制皇权有约束力
2023-09-07更新 | 1059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朝已开始出现“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睡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

——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材料二   19世纪以后,清政府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维持衰退中的国内政治、经济体系,保卫边疆安全的能力逐渐低落,导致面临深刻的边疆危机。对此,清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来“昭示主权”,比如在新疆、台湾等边疆地区设省。日渐减少的财政收入使得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和“塞防”之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海防大门之后,面临着海疆危机,传统的边疆观不得不进行转变,清政府开始筹办近代海军。但是这些迫于外部压力之下的政策转变,忽略了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清末边疆政策的失误也非常明显。

——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
2022-06-27更新 | 2076次组卷 | 35卷引用: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2019-01-30更新 | 7356次组卷 | 220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