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2019-01-30更新 | 2322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3-2014年山西曲沃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17-18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十月革命爆发前俄国存在各种社会矛盾,随着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不仅下层群众要求改变现状,就连俄国的资产阶级也想通过推翻沙皇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材料表明
A.二月革命后俄国存在着继续革命的诸多因素
B.一战最终促成了俄国的十月革命
C.俄国民主革命的必然性与紧迫性
D.俄国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3 . 1917年8月,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列举了革命后准备实施的措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一切官吏由选举产生;公务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平均工资等。这些措施直接源于
A.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B.国际工人协会的指示
C.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
D.巴黎公社的斗争经验
4 . 巴黎公社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在开始准备选举时,就在公告中号召选民“知人善任”,“挑选真心实意的人出身平民,坚定积极有正义感、公认为正派的人”。据此可知,这些公告意在
A.发动群众进行暴力革命B.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C.贯彻“主权在民”理念D.让工人群众获得选举权
5 . 布尔什维克力图领导并直接参加了两个群众的革命斗争,但尚无足够力量使自发的革命洪流完全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这次革命的结果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材料反映的革命事件
A.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C.导致苏俄退出了世界大战
D.遭到临时政府武力镇压
2018-07-18更新 | 68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6 . 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在《远方来信》中写道:无产阶级“利用目前过渡时期的特点,就能够而且一定能够争得民主共和国,争得农民对地主的彻底胜利,以取代古契柯夫一米留可夫的半君主制,然后再争取唯一能够给备受战争折磨的各族人民以和平、面包和自由的社会主义。该材料反映的主旨是
A.社会主义革命将满足俄国人民意愿
B.俄国的二月革命基本实现了民主政治
C.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必然产物
D.列宁放弃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幻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现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的成立D.工人运动的兴起
2017-07-14更新 | 361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西省临汾侯马市502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8 . 十月革命的意义不包括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为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C.为世界无产阶级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D.未影响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9 . 巴黎公社形成了异于“三权均衡”的“人民监督”这一新型的权力制约机制。在马克思看来,公社的“人民监督”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与人民选举的正“金字塔”结构形成了权力对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这表明巴黎公社
A.实现了对权力的绝对监督
B.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C.选举权与监督权相互矛盾
D.堪称科学社会主义的典范
2017-02-17更新 | 262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7届山西临汾一中等五校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0 .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材料中的“愿望”应该是
A.获得土地和和平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D.建立人民委员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