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范祖禹)兼国史院修撰,为礼部侍郎。论择监司守令曰:“祖宗分天下为十八路,置转运使、提点刑狱,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归于州,州之权归于监司,监司之权归于朝廷。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建置之道,最为合宜。”

——《宋史·列传·卷九十六》

(朱熹)因说历代承袭之弊曰: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金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二 (祎之)与著作郎元万顷……等,皆召入禁中,共撰《列女传》《臣轨》《百僚新诫》《乐书》,凡千余卷。时又密令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

——《旧唐书》卷八十七《刘祎之列传》

材料三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今详著其人,庶后之考心腹股肱之佐,而究其时政化隆污消长之迹者,以览观焉。

作军机大臣表。

——《清史稿》卷176《军机大臣年表一》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利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理解材料所说的“分宰相之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论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的说法。
2020-01-1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第五届测评活动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制度文明是制度建设的结果,又通过制度建设及其过程体现。回答第2〜3题。
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下列史实符合黄宗羲观点的是
A.秦朝在全国设立郡县B.汉朝实行编户制度
C.魏国实行九品中正制D.宋朝在各州设通判
2.2. 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A.拓宽选官渠道,提高行政效率B.减少财政开支,防止地方割据
C.管辖边疆地区,扩大统治区域D.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2019-01-30更新 | 7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中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卷
3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周之同盟(会盟),异姓为后”,……然先同姓,次外戚,次功臣、故旧,星罗棋布,用作藩屏。而一族之势力,由此遍布寰区。一族之文化,由此广推于各地矣。……谓汉族统一中国,封建之制,实有功焉。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四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有何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影响?
(2)据材料二,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
(4)据材料四,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4 . 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
A.导致七国之乱
B.彻底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
C.加强中央集权
D.激化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5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着从“大夫——士”到“士大夫”转变。春秋以前为“大夫——士”“士之子恒为士”。“得士者昌,失士则亡”流传于战国时期,“游士”们不但周游列国而且从原有身份中游离出来。“士大夫”这一概念在此时出现,指居官或有职位、社会地位的文人。


(1)根据材料概括“士”的“身份”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促成其变化的历史因素。

材料二 “科举取士——国之大事。

宋朝苏辙在《上皇帝书》称,“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弃旧而为士者也”。“(明末)科举所得,十之八九皆白徒”,“士”的构成继续发生着巨大变化。马克斯·韦伯在谈论官僚系统时谈到了中国的科举制度,“开科取士的深层含义绝非关于考试技术层面的层层设计……”


(2)归纳宋明时期“士”的特征,分析“开科取士的深层含义”。

材料三 从“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915年6月20日)呜呼,中日交涉,今以平和解决告矣……我辈号称士大夫者乎,勿诿过政府,政府不过我辈之产物而已;勿借口于一般国民,一般国民皆最善良之国民,以校他邦,言之有理即可无愧色……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顾炎武)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


(3)梁启超所代表的“我辈号称士大夫”们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局面?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五年(公元前242)……初置东郡……十七年(公元前230)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

——《元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国郡县制度推行的基本情况。
(3)依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官任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的行省制度设置的意义。
2019-01-04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高考备考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押题专练
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政治文明发展史,古代的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   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

——(西汉)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   方今郡县之敝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日益趋于乱也,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故主张)使县令得私其百里之地,则县之人民皆其子姓,县之土地皆其田畴,县之城郭皆其藩垣,县之仓廪城郭皆其仓廪。

——顾炎武

材料四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

材料五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救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出统治者实行某种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的主要作用?为了加强实行该制度所形成的统治秩序,统治者还推行了什么重要的配套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中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以及该管理方式带来的主要危害。
(3)材料三中顾炎武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他认为可行的解决途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行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5)据材料五,简要说明在灾难面前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所起的作用?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地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中统、至元间……嫌外于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三: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
                                                  皇帝
                           ┌———————╂——————┐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
               ┌ —— ┬ —— ┬ — ┬┴— ┌ —— ┬ —— ┬   ——┐— —┐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太仆
材料四: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五:“(明)太宗皇帝入继大统,首擢翰林编修,初建内阁于奉天门,简任翰林之臣七入其中,所职代言,属时更新,凡制造……咸属焉。”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六: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薝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回答秦朝、隋唐、明朝、清朝的中枢权力机构各是什么?
中枢权力机构的发展演变有什么趋势?根据所学,请回答出除此之外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中还存在哪种趋势?
(3)材料六中的机构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017-10-2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为了统治的需要,中国历代统治者设计出各种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周之同盟(会盟),异姓为后”,……然先同姓,次外戚,次功臣、故旧,星罗棋布,用作藩屏。而一族之势力,由此遍布衰区。一族之文化,由此广推于各地矣。……谓汉族统一中国,封建之制,实有功焉。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西汉初年,刘邦在位时期,中央和诸侯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

——数据采用自刘国石《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推行分封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初隐藏着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
2019-02-0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者则削其地,三不朝者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一一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一一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 《汉书》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 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种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
2013-11-29更新 | 8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