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说到:“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有嫡庶之制,于是有宗法、有服术,而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这段材料说明( )
A.作者认为宗法制度是西周一切典章制度的源泉
B.作者有一种对西周制度的作用过于理想化的学术倾向
C.作者认为制度创新是西周稳定的核心
D.作者认为中国早在西周就已经奠定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格局
2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植根于小农经济,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2017-10-02更新 | 834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_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
3 . 王国维认为:“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商代没有实行分封制B.嫡庶之别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
C.商王由贵族推举产生D.商人地位低贱不能适用宗法制
4 . 下列《诗经》名句不能直接反映宗法分封制的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C.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D.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5 . 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最早可能出现在
A.西周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6 . 央视二套《咏乐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房”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这一“改姓”现象的产生,可能源于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察举制
2016-11-27更新 | 269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0年高二下学期岳麓版必修一历史学科模块考试
7 . 《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这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
A.血缘
B.地域
C.信仰
D.出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