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3 道试题
1 . 东汉卫宏《汉旧仪》载:“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至秦始皇帝,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材料中的政治制度的特征不包括
A.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形成较为森严的等级制
D.形成大一统的格局
2 . 《仪礼·觐礼》曰:“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日叔舅。”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联系紧密B.被分封的既有同姓也有异姓贵族
C.区分伯舅关系以便扩大周的疆域D.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之间可联姻
2017-08-07更新 | 238次组卷 | 16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西周分封时,青铜器被作为权力象征的礼物,由周王赐给诸侯,诸侯带着它去建立自己的领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青铜器铸造水平停滞不前B.青铜器的实用价值大
C.“礼崩乐坏”的局面形成D.铁器逐渐取代青铜器
16-17高二下·北京·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此大臣
A.主张郡县制B.主张分封制
C.主张郡国并行D.主张皇帝制
2017-08-06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自春秋以来,楚国率先突破诸侯爵位公、侯、伯、子、男序列的局限,自称为王,跟宗主周王齐列。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战国七雄中的强者齐与秦也有了并称东,西帝的做法。上述现象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诸侯地位日益平等
B.兼并战争促进社会进步
C.皇帝制度已经形成
D.分封体系趋向崩溃
7 . 据《国语·周语》记载,周宣王曾强立鲁武公的少子为嗣君,宣王起兵伐鲁,废嫡而立庶。这一事件说明
A.嫡长子继承制日渐制度化B.分封制受到重大冲击
C.天子有权干涉诸侯的废立D.中央集权制已现雏形
8 . 公元前651年,齐国召集葵丘之会,确定诸侯国间不得筑堤防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这反映了当时齐国
A.试图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积极推行孟子仁政思想
C.努力获得诸侯国的支持
D.取代周王室的共主地位
9 . 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这说明西周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辖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
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