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下图反映了北宋时期禁军人数和军队总数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北宋带来的影响是
A.拓展了对外贸易的范围B.加速了各阶层人才流动
C.改变了崇文抑武的观念D.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2 . 《三国志.魏书》记载:“秦时无刺史,但有郡守长吏。汉家虽有刺史,奉六条而已。故刺史称“传车’,其吏言从事,居无常治,吏不成臣,其后转更为官司耳。”这表明西汉时期的刺史
A.成为地方军政长官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并未干预地方事务D.提升了行政效率
2022-01-04更新 | 403次组卷 | 4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一轮巩固卷08
3 . 《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卜式(生卒年不详)因养羊致富,因匈奴屡犯边境,曾上书愿以家财之半捐公助边,又施钱财帮助乡民,卜式也常以巨资购买田宅;《汉书·张禹传》中记载张禹(?一前5年)富贵之后,买田400顷,均是灌溉方便、土质肥沃之地。以上事例反映出
A.豪强地主势力壮大B.西汉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C.匈奴严重威胁边疆D.农耕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4 . 宋代的知州经历了从文武臣僚作为临时差遣,权知某州(军州)事,到以文臣知州为主作为常设的州级长官的渐变过程。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A.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B.理学影响力日益扩大
C.文官势力得到了增强D.守内虚外的治国方针
5 . 元代在西藏确立统治之后,开始派官员清查户口,并在交通要道设置大小“甲姆”(驿站)。在第三次清查户口时,还增设一种“马甲姆”(兵站),负责吐蕃到内地道路的安全及秩序,并为军事行动提供方便。这些做法
A.强化了对西藏的管理B.保证了政令的顺畅通达
C.具有因俗而治的特点D.加重了西藏人民的负担
6 . 金朝在攻灭北宋的过程中因为金的都城距离中原太远,于是在开封设立行台尚书省。后为对付蒙古与南宋,又在山西、山东和河北二带设亏行台尚书省。蒙古沿用金朝的做法,在新征服地区陆续设置行省,作为因军事行动需要而代表中央的机构。关于行省制度说法有误的是
A.前朝制度提供了直接来源B.机构性质由临时变为常设
C.成为统领汉地的最高机构D.制度定型与军政因素相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书·武帝纪)记载,元鼎三年(前114年)冬,“徙函谷关于新安,以故关为弘农县”,这次迁徙是将其东移约三百里上下。《汉书·文三王传》记载,汉廷徙代国于清河之后,恒山以西统统纳入汉廷直辖之下。其主要用意是
A.根除割据势力B.强化中央集权C.削减诸侯封地D.完善区划设置
8 . 汉武帝时期,改革地方监察制度,实行刺史出巡制,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工作方式由常驻式改为流动式,刺史要严格遵循“六条问事”,其中第一条针对豪强恶霸,其余五条都是针对两千石太守。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官员责任意识B.强化对地方有效控制
C.削弱诸侯王的实力D.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2021-10-20更新 | 584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的一次群臣朝会,宰相张齐贤醉酒后上朝,冠冕不正,几乎捧倒殿上。御史中丞弹劾其失仪。张齐贤自辩系饮酒御寒至醉,并顿首谢罪。宋真宗说:“卿为大臣,何以率下?朝廷自有典宪,朕不敢私”,遂免其相。这一事件说明宋朝
A.君主对监察体制的维护B.御史监察范围不断拓宽
C.崇文抑武方针得到落实D.中央权力分割相互制约
10 . 犬牙交错和山川形便是古代地方行政区域边界划定最重要的两原则。秦朝时仍以山川形便为主,犬牙交错出入现象不过一二县,到宋代已出入三四州,到元朝时,山川行便已被犬牙交错完全打破。据此可知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地方割据得以根绝D.边疆治理呈制度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